1.
我一直很困扰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不是作家,是不是我们就不该写作?
当我正在埋头备考明年的研究生时,日更群里分享了关于一篇反对日更的文章,把日更说成了一无是处。我不知道别人看了这篇文章是什么感受,但是我当时心里的想法五味杂陈,有一种做了一件自认为了不起的事情,然后突然有一个人站出来给你一顿痛批,啪啪打脸的感觉。
转而,平复心情之后,我还是坚持自己想法。
去年我无意中加入一个写作群,坚持21天,养成一个写作习惯。那时,我也以为我做不到,每天都要写,我哪里有那么想法、感受。我没有,并不代表别人没有,群里的小伙伴每天定时打卡,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生活点滴。白天工作,晚上码字,很神奇的是,竟然没有一个人诉苦,反而因自己分享出一个好的想法而兴奋雀跃。
写作群已经不再组织更文,可是组织者吴先生至今仍然在坚持以更文的方式记录他的董事长生活,哪怕文章短小,却包含了他对生活、工作、人生的反思、期待。
就如教育学中对“教育”的定义一样,有广义和狭义。“更文”也是如此,大家对它更多的认识来自于狭义,认为“更文”即是更新一篇有理有据,结构严谨,质感较强的文章。
但是“更文”它还有一个更广泛的解释,记录生活,它涉及学习、工作、同事之间、朋友之间、恋人之间、婚姻、家庭等,以及写实的,虚构的。形式多样,姿态万千。
2.
在日更的过程中,个人的心态尤为重要。
剽悍一只猫说过,如果你在写文章之前,你给自己下要求,你告诉自己,一定要写一篇一等文出来,等你搁笔之后,你必定会发现,你的文连二等文都算不上,只能算作是三等文甚至是四等文。
这就是说,写文的时候一定要去除功利主义。在简书众多的作者之中,想要通过写作成名的大有人在,成为作家,需要天分,也需要后天的经历、努力。
就如著名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教授,他评价张爱玲是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然而张爱玲她是一个极其有天分的人,人们称她为天才少女,她在12岁的时候便在上海圣玛丽女校年刊《凤藻》上发表小说《不幸的她》,说出了“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无论怎样,我们总有藏着泪珠撒手的一旦”惊人句子。
是她的天赋,也是她后天的努力,她6岁便入私塾,开始读诗背经。她在《天才梦》中这样写道,她清晰的记得自己摇摇摆摆地站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诵吟陈后主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由此可见,要想成为一名作家,需要的必备条件太多,我们普通人能做的便是记录生活,在点点滴滴的文字记录中细品生活,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你的感受,你的记忆。
3.
我很赞同剽悍一只猫他们所赞同的观点:输出的同时必须要不断的输入。
难免生活的感受枯竭,或者说那一天正好一切平平常常,早上几点起床,刷牙刷了多少下,吃饭吃了几碗,坐个公交车也没有大意坐过站,所以写不出来。
那么,需要输入,以读书的方式。书籍,可以让我们博览通今。阅读一本书,即使与作者进行一场灵魂的交流,文中的观点或者故事能够对你有所触动,让你有所启发。
其实,日更也是一场灵魂的摆渡之旅,而你正是故事中的崔斯坦,你要摆渡的灵魂也正是你自己,你以为你把每天的感受写出来就结束了,可是当你经历感受枯竭,写不出文,或者无意中写出一等文,抑或着写出一篇被人喷的文之后,在此过程中,你的灵魂早已经得到了摆渡,包括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甚至是你看世界的视角也会随之变化。
谁也无法预测再次返回荒原会发生什么样的惊喜,可是曾经遥远传说里有人实现了,为什么你就不可以来制造这个惊喜呢?
就像林夏萨摩的新书名《人生没有标配,每一步都珍贵》,“如果把人生比作是一场游戏的话,你永远不知道能不能靠着出生时的“基础装备”闯到哪一关,打赢几个BOSS,但是正因此它才无比精彩跌宕。”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别人不合适日更方式,并不代表你不适合。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想法,独立的行事风格,活出自己的精彩无限和跌宕起伏,不急不缓,不卑不亢。
4.
没有人一出生就是作家,也没有谁一开始就会写意义深远的文章,更没有谁一出现就是一个哲学家,对事物、对世界的认知深刻。
日更,就好比是认知能力的培养。你想着要日更,你便会有意识的去观察生活。就如你早晨上班的路上,以前你只会急着在打卡时间之前赶到公司,现在你有了日更的计划,走在上班的路上,你依然匆匆忙忙,可是你还会额外的观察这个匆忙的世界,甚至你会开始思考,人生如此匆忙的意义何在?
小学三年级开始,孩子们就要开始写作文了,字数是300百字,随着年龄的增长,作文的字数也不断的增长。同时作文也从最初的“今天,我收到一个惊喜,妈妈给我买了我最想要的赛车”到后来的“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一定要飞到海边去看看鲨鱼的样子”,从最初的流水账,到后来的有修饰有想法的文章。
对呀,多年之后的今天,再转身看那是的作文时,自己也会被当时的拙劣文字吓到,甚至还会说“妈的,我小时候怎么写得那么挫啊,太丢人现眼了。”但是,你的脸上一定是盛满了笑容的,你会觉得这样的成长充满了意义。
小时候有一个很痛苦的经历,我爸每天都要逼着我写日记,每天晚上我都会坐在课桌前抓耳捞腮,好像除了吃饭、上学、睡觉就没有什么可写的了,可是我爸偏要要求每日坚持一写。
没想到,写着写着,字也没之前丑了,句子也能够读通顺了,会自如的运用老师教的修辞手法了,而且日记里开始有了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
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苦,而今都变成了甜。
5.
这个世界,需要有自己想法的人,忍受别人的热闹,走一条孤寂的路。
彭小六又在简书上招募读书会成员,入会价格是1380,这个数字让我挺惊讶的,太高了,可是依然有很多人加入,因为他们觉得这1380花得值,能够得到他们想要获取的东西。
然后这位简书一哥也是饱受争议的,他真的很忙真的很努力,每天都把自己逼着满满的,但是逼迫自己的这两年他的收获也是满满的。
很多人觉得他的拆书帮就是在哗众取宠,他的快速读书法根本就不是在好好读书,因为他们觉得看书是要慢慢品读的,而不是像他那样一天就看完一本书了。
而今,他仍然在坚持每天一本书,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加入他的“日读一本书”。彭小六置身其中,他也收获其中,无论是金钱还是朋友,他都是双赢的。
日更,又何况不是这样的吗?在很多人看来,日更是不可完成的,在很多人看来日更是一个滑稽的行为,可是日更的人却大有人在,因为日更而受益匪浅的人也大有人在。
饱醉豚,一个我不认识但是我佩服的作者。他的文笔犀利,他的看法、观点也总是一针见血,更让人钦佩的是,他坚持日更,每天准时上传新文,推送他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可是总是有人在同样的时间里,做很多事情,而你总是只看完一部剧时间就没有了,然后你站出来抱怨:日更没意思,不是写作的最好方式,写文不应该是每天都日更的,你看那谁谁还是大作家呢?人家怎么没有日更呢?
你可以不去做,但是总有人在做,也总有人成为你艳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