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石经与李斯碑 | 《中国书法简明史》书摘02

汉武帝时,鲁恭王为建造房屋,毁坏了山东孔子旧居的墙壁,在壁中发现用古文书写的简牍《尚书》《春秋》《论语》《孝经》,这批古文有别于西汉通行的隶书,又称“科斗文”,因为这些文字的线条很像蝌蚪一样,起头圆重、收尾尖细。

释读古文以及正确书写的学问,从孔子宅壁所藏的简牍古文被发现以来,一直传到三国曹魏时的邯郸淳,邯郸淳再传给卫恒的祖父卫觊,因而卫恒所习的古文是承袭家学。

三国曹魏齐王曹芳于正始二年(241)下令于魏国首都洛阳南郊的太学讲堂西侧立石,以古文、篆文、八分书三种字体的上下排列来书写《尚书》《春秋》二部经典,后世称为《正始石经》。

正始石经

但《正始石经》上的古文,卫恒发现和祖父卫觊所传的有所差异。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在河南汲县(今卫辉市)发现战国时期的魏襄王墓,其中出土大批以“古文”书写的尺牍文献,有《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整部书。《竹书纪年》为魏国史书。而《穆天子传》所记的,则为周穆王西行之事,是中国最古的小说书。卫恒奉命整理这批尺牍,发现这批“古文”与祖父卫觊所传下来的古文,有所相似。

西周晚期的周宣王时代(前828-前783),有一位以籀为名的太史,曾就古文加以增损,作《大篆》十五篇,又称“籀文”,但经数百年的发展演变,到春秋战国时(前770-前221),以“籀文”为基础所发展出的各国文字,因区域和国度的不同,在造型上渐有差异,致使文字未能统一。

秦统一天下后,秦始皇为使文字规范化,遂令丞相李斯等人在大篆(籀文)的基础上,加以省改,颁行全国,成为官定的标准字体。西晋时代卫恒所能看到的篆书,即为李斯所写的石刻文字,现今称为“小篆”。


李斯石刻

这些以小篆书写的石刻文字,年代大体为秦始皇二十八年至三十二年间(前219-前215),内容主要是歌颂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功业,亦称为“秦篆”。


以上摘自《中国书法简明史》。秦朝以来,古人也没有见过春秋以前的文字是什么样子。直到近现代青铜器大量出土,器物上的铭文才使现代人理解了秦以前中国文字的演变。李斯碑是秦始皇封禅泰山的唯一保存实物,是泰山现存最早的刻石,更被世人誉为“天下名碑之最”,堪称稀世珍宝。而碑刻上的李斯小篆,历来评价甚高,其书体也一直被历代学者视为珍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按语 书法艺术自产生以来,除了有丰富的作品呈现给我们,还有前人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学习书法若能结合对书论思考的研究...
    子正书院阅读 1,249评论 0 4
  • 书断 书断序 昔庖牺氏画卦以立象,轩辕氏造字以设教,至于尧舜之世,则焕乎有文章。其后盛于商、周,备夫秦、汉,固夫所...
    风规自远阅读 1,533评论 0 3
  • 姓名:游向国 公司:海南蔚蓝时代实业有限公司 组别:上海第361期感动一组 【知~学习】 《六项精进》大纲1遍 共...
    莜面山药蛋阅读 93评论 0 0
  • 智齿 by 寒武纪 八月初 朝阳和夏末躲在乌云里颤抖 不懂日月升沉的密林撕碎风里的诗句 叫作牙的刽子手 让血肉模糊...
    寒武纪是小超人阅读 20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