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
翻译:在实施“摩”时,可以用平、正、喜、怒、名、行、廉、信、利、卑等方法。
原文:平者,静也。
翻译:用平和的语气去谈判得让自己心平静下来。
原文:正者,宜也。
翻译:用正义之辞去辩论要找准切入时机。
原文:喜者,悦也。
翻译:用投其所好去麻痹对方要让对方感到开心。
原文:怒者,动也。
翻译:用激将法激怒对方要让对方情绪激动。
原文:名者,发也。
翻译:用名望威吓对方要保证能够震慑住对方。
原文:行者,成也。
翻译:用行动逼迫对方要保证能够取得成功。
原文:廉者,洁也。
翻译:用正直的作风去打动对方要自己做到清正廉洁。
原文:信者,期也。
翻译:用信誉向对方担保就要指定完成任务的期限。
原文:利者,求也。
翻译:用利益诱惑对方就要做到让对方反过来求你。
原文:卑者,谄也。
翻译:用谦卑的姿态去游说就要使得对方认可我们。
原文:故圣人所独用者,众人皆有之。
翻译:所以,圣人所施用的“摩”术,平常人也都可以运用。
原文: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翻译:然而没有能运用成功的,那是因为他们运用不当。
原文: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唯圣人然 能任之。
翻译:因此,谋划策略最困难的就是周到慎密,进行游说最困难的就是让对方全部听从自已的主张,行事最困难的就是保证一定成功,这三个方面只有成为圣人才能胜任。
陈树屏解纷争
清朝末年,有一名知县叫陈树屏。此人才思敏捷,聪明过人,善于为别人调解纠纷,只要他出面,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一年春天,陈树屏邀请了一帮文人到黄鹤楼游玩。其中包括他的上司,湖北督抚张之洞和抚军达人谭继洵。大家观赏着美景,兴致高涨,气氛非常融洽。突然有个客人问道~
于是大家都讨论起来,有的引经据典,有的猜测估计,有的等待倾听。张之洞和谭继洵两个人是死对头,表面上合得来,心里却谁也不服谁,所以两个人很快就针锋相对起来。
谭继洵感觉张之洞有意针对,觉得面子上下不来,就梗着脖子要和张之洞争执,还差点打起来。陈树屏知道两个人是相互拆台,借题发挥。他于是灵机一动~
张之洞和谭继洵看到东道主给的台阶,顺势而下,举起酒杯。一场争辩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点评:陈树屏的智慧之处就是,他没有直接上去劝说,因为他知道直接劝说只会让矛盾更加剧烈。而是采用“平者,静也”、“卑者,谄也”的言辞技巧,同时认可了两人的观点,等到对方情绪缓和一些了,再进一步阐明自己的想法,最后得以成功化解纠纷。
原文: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
翻译:计谋想要做到周到慎密,就要选择能接受自已观点的对象去沟通,所以说办事情要稳健,无懈可击。
原文: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也。
翻译:要想使所办的事取得成功,必须有适当的方法,所以说要做到把事物的本质和时势相结合才能保证办事能够成功。
注释:古人认为“数”是事物构成的基本元素,“道术”可以理解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原文:说者听,必合于情 ;故曰,情合者听。
翻译:所说的内容能被对方接受,必然是因为我们说的话合情合理,所以说“合乎情理才有人愿意听”。
本篇的学习到这里就结束了
小粽会持续更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