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新书分享直播下播后,一位粉丝通过加了我的微信。
说实话,当时心里有一丝欣喜。能从公域追到私域,是对我分享内容的一种无声认可。
但这份欣喜很快被打破。
加上微信后,对方二话不说,直接拨通了语音电话。看着屏幕上跳动的通话界面,我犹豫了一下,没有接。
不是冷漠,而是我的工作节奏和沟通习惯,更倾向于先通过文字明确来意。突如其来的语音,对很多注重效率的人来说,都算一种小小的“边界试探”。
见我没接,对方发来文字消息,大意是心情不好,想找个人聊聊。我回复他:“请梳理一下你的具体问题,方便我评估能否帮到你。”

他改用语音回复,说自己是情感受伤,需要倾诉,但具体细节依然含糊。紧接着,第二个语音电话又拨了过来。
我再次明确告知:“我的咨询是收费的,并且你需要先把问题梳理清楚。”
他回:“没钱,还在读研。”随后又补充了一句让我愕然的话:“我只是想找个人,把对方当成那个伤害我的人骂一顿。”
这次,我没有再回复。不久后,发现他已删除了我。
这件事让我感慨良多。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在情绪管理上却显得如此无助和极端。将陌生人当作情绪宣泄的“替身”,这种释放情绪的方式,不仅无效,更是一种对他人边界感的侵犯。

当然,分享这个故事,目的绝非吐槽。而是想借此探讨一个我们都会面对的问题:当内心的负能量汹涌而来时,我们该如何为自己找到一个既不伤害他人,又能妥善安放的出口?
分享两个我亲身实践且非常有效的方法:
01. 写作疗愈:让情绪在笔端自然流淌
写作,是我最依赖,也最受益的情绪梳理方式。
当被愤怒、委屈或悲伤淹没时,试着拿起笔,或者打开一个空白文档,任由思绪倾泻。不必考虑文采逻辑,只是诚实地记录。
你会发现,在书写的过程中,那些原本混沌一团、重如千钧的情绪,被文字逐一拆解、摊开。你仿佛成了一个冷静的旁观者,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
很多时候,让我们痛苦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解读。
写作,能帮我们分辨出哪些是“主观臆想”,哪些是“客观事实”。当真相水落石出,情绪的迷雾自然会散去。

这些年来,写作于我,早已超越了一门技能。
它是我忠实的伙伴,在我感性泛滥时拉回理性,在情绪低谷时为我托底。它无数次地将我从内耗的漩涡中打捞起来,让我重获平静与清晰。
02. 运动解压:让压力随汗水一同蒸发
如果写作是从精神层面梳理,那么运动就是从身体层面直接释放。
情绪本身携带着巨大的能量,憋在心里会伤人,但可以通过体力活动安全地转化掉。
我曾在健身房里体验过打拳,每一拳奋力击出,都像是把积压的怒火和压力痛快地甩了出去,随之而来的是难以言喻的酣畅淋漓。
跑步也是我的常用方式。
这两年,只要条件允许,心情烦闷时我就会出门跑一跑。当呼吸与步伐形成节奏,当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注意力便从烦恼中成功转移,大脑会分泌出令人愉悦的内啡肽。
即便跑不动,戴上耳机快走几公里,也能让身心为之一振。

运动的好处在于,它是一举两得的智慧:既排解了情绪垃圾,又强健了我们的体魄,为我们下一次应对压力储备更多的身心资本。
写在最后:
在这个压力无处不在的时代,寻找合理、安全的情绪应对方式,是我们必须修炼的处世智慧。
无论是通过写作来自我对话,还是通过运动来释放能量,其本质都是: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为自己负责,而不是任由情绪主宰,或将它转嫁给无关的人。
一个情绪稳定、内心有秩序的成年人,懂得为自己的情绪找到那扇正确的出口。愿我们都能拥有这样的智慧与力量。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点个【小心心】再走呀~
笑薇,家有女宝一枚,畅销书《左手阅读,右手写作》《阅读写作赋能美好人生》作者,当当影响力作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生命数字心理咨询师,关注女性成长和家庭教育,已影响10000+书友和家庭爱上读书写作。
笑薇2026年度读写陪伴营正在招募当中,目前已经有多位伙伴加入,如果你也想通过读书提升认知,通过写作梳理自己,在新的一年构建一种更加积极正能量的生活方式。欢迎你来我的读写陪伴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