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的成长是复杂系统。教育者无法规划与控制,只能给予自由与尊重,加上基本的关注与生活条件。
本文经黄武雄授权分享
今午在湿地的演讲
遇到旧雨新知
美丽的人们
我好像搭着时光机
穿过半个世纪
去到年轻世代的聚落
林森北路N条通的巷内
叫湿地venue的地方
美丽的场地
美丽的时光
我答应把今天的讲稿
po在FB上
4与5是没讲完的部分
/黄武雄2020–12–19
给下一轮理想教育者的备忘录
01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
1.1 这意指:每一个孩子,对认识世界、参与世界都充满热情,并具有难以预期的潜力与无限可能。这种特质与能力,不因先天的因素而不同,除非孩子先天上有生理性的认知障碍。
1.2 文化与环境决定出生之后孩子心智发展上的差异。
1.3 孩子在22岁成年之前,指其心智,尤其抽象能力达成人平均水准之前,都应该拥有同样的教育机会。
1.4 “适性适材”的说法,是一种偏见,因为它预先假设孩子没有某些方面的才 能。
02
人天生没有善恶与美丑
但有三样特质与生具来:整体了解、没有偏见、具生之勇气(称为原始特质)。
2.1 三特质的心理交集是:对于认识世界、参与世界充满热情与好奇,热情与好奇有利于人的生存,使人快速融入世界。
2.2 孩童世界不是成人世界的缩影。由于三特质,孩童的学习方法远比大人有效 (例如语言),因为他们的学习是创造性的学习。
2.21 整体辨识与了解
2.22 尝试错误、修正与取代
2.23 对知识没有偏食,直到外来干预(奖与惩)强加其身上。
2.24主动无畏
2.25 发展对事物的洞见
2.3 整体辨识与了解是想像力的基础
2.31 母亲、城镇、草木山河,分别代表人、社会与自然的雏型。
2.32每一个孩子天生都是全人(whole man)
2.4 现有教育的过程是社会驯化。
2.5 三特质在社会驯化过程中迅速消失。
2.51 社会驯化使人开始畏惧陌生,产生不安全感,变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52 社会驯化使人从开放走向封闭。
2.53 社会驯化使人:从对世界的整体了解,变成只关注局部与分工。
2.6 要承认孩童的成长是复杂系统。教育者无法规划与控制,只能给予自由与尊重,加上基本的关注与生活条件。
03
人活在世间的原始动力是维生、互助、创造
这些是人存在的原始趣向(human interest)。它们是支撑每一个人活在世间的力量。
3.1 人类这个物种出现在地球,“维生”本身,亦即面对自然严酷的试炼,取得生活资源的过程,必然艰困。
3.11 人类社会的组成,原本为了维生。生产资源、制造资源、分配资源与掠夺资源,构成了人类历史的主题。
3.12 物质文明是主,精神文明是副。精神文明只是从资源的夹缝中长出的 花朵。
3.13 直到19世纪之后科学逐渐发达,提供人们相对宽裕的生活资源,精神文明 才能逐渐普及。此前多数人只被喂以宗教或其他教条。精神文明限于少数菁英的创造。
3.14 二十世纪后期人类社会逐渐步入(相对的)丰裕社会,后现代的思潮影响多数 人。精神文明普及,但亦趋于浅薄。
3.2 资源匮乏的社会普遍患有“维生肥大症”。互动与创造皆屈从于维生。
3.21 由于维生肥大,人的生活没有健全的互动与创造,以滋润精神生活;人的存在扭曲,多数人对生命的意义感到彷徨。
3.22三种出路:
i.认同维生肥大的主流价值
ii. 遁入神秘主义或忧郁弃世
iii. 持续为人存在的意义奋斗
3.3 在丰裕社会,人有足够的条件可以使互动与创造各自复甦,使维生、互动、创造三者平衡,重寻人存在的意义。
3.31 二十世纪末迄今,北欧福利国家是人类社会的典范,也是人存在意义的见证。
3.32 UBI有可能实现。
3.4 丰裕社会背后巨大的暗影是,资源枯竭及生态浩劫,自然环境急遽变迁。
3.41 在自然大反扑来临之前,人类回归俭朴生活是唯一的出路。这需借助人的理知与公共意识的觉醒。
3.42 国家主义与集权主义是理知与公共性的敌人,用虚假的地区公平发展拖延面对自然大反扑,并贻误人类永续生存的契机。
3.43 只有理知与公共性,加上基本的社会福利,才能引导人类回归俭朴。
04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需要的是两样东⻄
一为打开经验世界,二为发展抽象能力。
4.1 学校该给的就这两样东⻄,而且只需这两样东⻄。
4.11 太多的仲介(既定知识与道德),对孩子的心智发展会造成阻滞,尤其当仲介变成灌输。
4.2 人的心智成熟,端视人的经验网络在人与世界的互动中,如何逐渐扩大、密实与深化。(见附件A手绘经验网络示意图)
4.21 经验网络的壮大厚实,必须经过摸索、体验、学习、互动、与不断思辨。这是日以继夜、反反覆覆的复杂过程。
4.22 人本身的主体性是必要条件。
4.23. 经验网络若壮大厚实,人会变得聪明颖悟、成熟宽厚、自由开明,也容易吸收新事物。
4.23 人作为学习者,若没有主体性,他的经验网络会像一张稀散破败的蜘蛛网:愚騃、善疑、防卫、套公式、容易受伤、封闭无知、对世界没有热情、畏惧陌生,即使他拥有财富与社会地位。
4.3 打开经验世界,可使经验网络扩大丰富;发展抽象能力,可使经验网络密实深化。
4.31 经验世界像大草地,抽象能力是穿梭其上的精灵。
4.32 “抽象”指的是:对不同事物或特殊经验,厘清其相通性或相异点,进一步一层层往普遍,与更高的层次发展,从这里形成普遍概念,并在概念与概念之间穿梭连结,找到事物或经验的意义。
4.33 抽象能力的发展,必须经常移位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或进入别人的立场去了解,建立起不变性的概念。
4.4 抽象与想像是人类文明创造的两只翅膀。
4.41 没有人知道抽象能力怎么教,就如同没有人知道想像力怎么教一样。
4.42 透过系统知识,例如:数学、历史与哲学,人的抽象能力自然形成,基于有趣深刻的文本,进行讨论与思辨,对抽象能力的发展尤其重要。
4.43 抽象力与想像力交互影响,向上提升。人类文明的重要经典皆为两者互动的产物。
4.5 每一个孩子都要学习基础的抽象语言,含人文语言(本国文字)与自然语言 (数学),这是进入文明社会的门槛。但只是起步。
4.51 基础的抽象语言,不应该被当作纯粹的知识教导给学生,学生学习的过程,仍然需要与本身的主体经验连结,由学生参与抽象语言的建构、修正与重构。
4.52 抽象语言是进入抽象世界的门槛,例如语文是文学的门槛,目前的中文教 育,不是文学教育;目前学校反覆熟练的数学解题,只是数学的基本技巧,未进入数学的核心。
4.6 网路世代的学习太过零碎,无法整合成人的系统思维、培养起人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无法建立起人的核心价值与品味。必须辅以深度阅读好书,尤其经过典。
4.61 学校教育最大问题是师生间的权力关系,压抑孩子原有对世界对世界的热情与好奇,使许多孩子的学习寸步难行。
4.62 解除师生间的权力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自然发挥作用,只 有这样学校教育才能恢复健康。
4.63 孩子天生拥有的是自然能力,亦即上述三特质。对于抽象语言,孩子有先天的隔阂。
4.64 抽象语言属于文明能力,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不在孩子天生的自然能力之内。孩子学习抽象语言有某种程度的困难,在这里教师的权威取得正当性,也引发父母对教师的期待与屈后,也带来父母对孩子的焦虑。
4.65 网路时代这层困难已经不是困难,孩子可借助网路平台,提供的系统性教材,用自己的进度与方式,学得抽象语言。但注意必须从“起惑点”开始。(参见我的《教育四书》)
4.66 借助网路平台,今后的学校,教师只扮演谘询员的角色,同时与孩子做朋友。师生的权力关系可以解除,学生心智的枷锁,可以释放。
05
匮乏社会的维生肥大症,渗入教育场域,使教育的方向偏离。
教育原有的目的是:为每一个孩子,谋求最大的内在发展。但现实的教育却扭曲成:只为孩子谋求最好的出路,拥有较好的社会地位,赚取较多的财富。
5.1 人类文明的创造,依赖每一个世代的人们,昂扬热情的投入创造活动。“人与事争”与“人与人争” 是天壤之别的两回事。
5.11 文明创造因“人与事争”而丰硕深刻,但“人与人争”则扭曲人的生命。
5.2 人与人争的竞争心,压抑了人的创造力与想像力。
5.3 人与人争的竞争心,经常是人痛苦的根源,人因此或骄纵,或失去自信,或变得自大、封闭、防卫、挫折、逃避、忧郁,不能面对自己。
5.4 人与人争,使人失去自由,使人看不到自己。
5.41 “自己”有两个。一个是理想的自己,一个是真实的自己。绝大部分的人,都把那个理想的自己当成真实的自己。
5.42 两个自己的差距,人多半是不自觉的。
5.43 两个自己的差距,是社会驯化加上“人与人争”的产物。
5.44 理想教育必须拉近两个自己的差距。养成人格的一致性(integrity)。后者是人内在成熟,愉快自由的关键。(全人,看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