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入门

标签:理财

1月中旬收到朋友寄来的一本书,名曰:《富爸爸穷爸爸》。历经2个月,终于断断续续读完了这本介绍投资知识、普及财商的书籍。读完后我问自己:“你有什么收获吗?”,答曰:“貌似有一点点”,于是码字记录下来,以免忘却。这是一本很值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点儿理财观念的朋友们阅读的书籍。

如何读一本书?

在读之前与朋友讨论如何更高效的读书、如何才能做到“不为了读书而读书”、如何把获得的信息变成自己的知识,这些确实是值得讨论的问题。以前我读完一本书后就仅仅是读完了,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和收获,也没有将书本中包含的信息变成指导自己行动的知识。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朋友提到他的方法:1,读书前:先浏览目录,对书中要讲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带着自己目前的困惑有针对性地阅读。这一步可以让我们更高效地啃书,毕竟,时间那么珍贵。

我提到自己的方法:2,读书时:摘抄那些觉得说得有道理的文字并思考为什么会觉得说的有道理。只有多思考才能真正有所收获。3,读完后:将获得的信息运用在生活中,变成自己的知识。不运用自以为学到的东西那相当于根本没有“学到”,只是“知道”,就像人们常说的“懂得了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当我们没有运用、没有实践、没有让这些道理改变自己的行动时,所有的现实状况将不会变化。

富/穷爸爸的思维差异

进入正题聊聊书中的内容。第一章主要讲了作者的富爸爸与穷爸爸在对待同一件事情上所展现出来的在思维上的差异。

例如,一个爸爸认为富人应该多缴税,去照顾那些相对不幸的人,另一个爸爸则认为税是惩勤奖懒(贫穷是思想和身体上懒惰造成的结果);一个爸爸认为当涉及钱的时候要小心,别去冒险,另一个爸爸则认为要学会管理风险;一个爸爸会说“我对钱不感兴趣”或“钱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另一个爸爸则说“金钱就是力量”。最有感触的是这一段:

我的一个爸爸总是习惯说“我可付不起”,而另一个爸爸则禁止我们说这样的话,他坚持让我这样说:“我怎样才能付得起?”……当你下意识的说出“我付不起”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停止思考;而如果你自问“我怎么样才能付得起”,则会让你的大脑动起来。

面对问题多思考解决方案,而不是甘于现状抛出一句总结性的话语然后放弃思考。

正由于他们俩看待事物/问题的方式不同,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思考出来的问题解决方案不同,导致了两人今后完全不同的财务状况。读完第一章突然想到自己以前也有过“我对钱不感兴趣”的想法,认为钱不是我最想要去追寻的东西,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在于能够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由于没有合理分配每月的微薄薪资(主要没有控制好自己日益强大的物欲)以及准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却受制于资金无法去做时,我才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意识到对待金钱的态度必须改变。

穷人/中产阶级/富人

第二章提到了穷人/中产阶级与富人之间的最明显的差异:穷人和中产阶级为钱而工作,富人让钱为他工作。作者在序言中提到过“老鼠赛跑”陷阱,也就是穷人与中产阶级面临的困境,他们每月的支出主要靠工资来维持,没有资产或是有部分资产但依然仅仅只够维持支出,失去工作将不能生存。而富人是靠投资让钱生钱。这一章有太多我认为很经典的句子(列举部分):

大多数人都希望稳稳妥妥地挣钱,这样他们才感到安全,关于钱,他们没有激情,有的只是恐惧……他们为了一点点钱而勤奋工作,深信有工作就有了保障……起床,上班,付账,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账,他们的生活从此被这两种感觉所控制,恐惧和贪婪。给他们更多的钱,他们就会以更高的开支重复这个循环。

我只希望你们有机会避开由恐惧和欲望组成的陷阱,按照你们喜欢的方式利用恐惧和欲望,而不要让他们控制你们。我对教你们挣大钱不感兴趣,那解决不了问题。如果你们不先控制恐惧和欲望,即使你们获得高薪,也只不过是金钱的奴隶而已。

一直生活在恐惧中,从不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是残酷的;为钱拼命工作,以为钱能买来快乐,这也是残酷的;以工资的多少来决定过怎样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生活。……我教你们选择一种思想,而不是条件反射式的去行动,就像匆忙喝完早餐咖啡就跑出去工作一样。

富爸爸认为很多人不清楚他们自己为什么而工作,很多人挣钱只是为了去满足他们的欲望,挣了更多的钱满足更大的欲望。当我读完这一章后,仿佛又到了思考“你的梦想是什么”时间,所以先弄明白目前工作挣钱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再考虑如何充分利用“钱”这一资源来更接近目标(投资自己、价值投资、投机)。

文中提到富爸爸的一个观点:“工作只是面对长期问题的一种暂时的解决办法。”这里说的长期问题指的是什么呢?我的理解:所有问题都来自于未被满足的需求,而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即实现自己的理想、超越自己、帮助他人、为社会创造价值。这就与上面说的“你为什么而工作”和“你的梦想是什么”联系起来了,工作只是为了达到自我实现这一境界而迈出的第一步。

资产与负债

富爸爸说:“富人获得资产,而穷人和中产阶级获得负债,只不过他们以为那些负债就是资产”。所以如果不想自己在财务问题中苦苦挣扎,就必须了解资产与负债的区别,由于在学校没有学过经济学相关的知识,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并不能非常清晰且准确的讲出资产与负债的定义。书中通俗的解释道:

资产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

举例:房子是资产吗?房子既可能是资产也可能是负债。比如你买了一套房(刚需),供你和对象、父母居住,每个月需要还房贷,那这套房就是负债;若把其中一间或两间房间用来出租,每个月能收取租金,那这套房就是资产。

资产负债表

在生活中需尽量减少负债(蚂蚁花呗/借呗、信用卡账单、银行贷款),将工作结余的部分资金用来购买资产,资产可以是基金、股票、虚拟货币、各种理财产品等(不同资产风险不同,需符合自己的风险承受等级),这样才能让“钱为你工作”从而慢慢积累资金。若想要摆脱财务问题,第一步还是得控制自己欲望省点花钱从而让每月有结余噢!

个人事业

前面提到过,我认为工作只是为了达到自我实现这一目的而迈出的第一步(虽然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到第二步),所以在明确了自己理想的前提下需要开始关注自己的事业。富爸爸说:“存在财务问题的人经常耗费一生为别人工作,其中许多人在他们不能工作时就变得一无所有。”他们重点关注的是收入项,而不是资产项,所以为了自己的财务安全,也需要开始关注自己的事业。

由于作者的个人事业主要是投资房地产,这使他获得了丰厚的收益,所以在文中费了很大笔墨描述他投资房地产的过程。作者这种乐于寻找机会、想方设法抓住机会的品质值得学习,同时他也提醒我们,只是描述了自己经历,不是在暗示读者去投资房地产(尽管房地产是“强有力”的,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投资工具),而是要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开拓自己的事业首先需要培养自己的财商,即:

一、学习财务知识,分析自己的财务状况以便针对性的找出解决方案。结合自己目前正参加的理财课,具体做法为:从现在开始坚持记账,分析出自己的拿铁因子——每月可有可无但习惯性消费的事物,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同时减少/避免负债。

二、制定投资策略,先学习如何投资再开始投资。提前参加风险承受等级评估,然后选择符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方式,将每月部分结余投入到资产项。投资策略中非常适合初学者的是定投策略,具体操作方式可自行搜索。

三、了解需求&供给&市场,培养自己的商业思维。下图是我最近在尝试练习分析企业价值的价值分析表,当然也可以用来分析人与产品,还蛮有意思的。利用表格可非常有条理地分析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如何做营销等,这对于提高自己的商业思维有一定帮助。呦嚯,慢慢练习吧!

价值分析表

四、学习法律知识。作者列举了一个例子——税收,美国、英国的税收最初只针对富人。

纳税被大众普遍接受是因为政客告诉穷人和中产阶级,税收只是为了惩罚有钱人,因此大众才投了赞同票,依法纳税才被写入了宪法。税收的初衷是惩罚有钱人,而现实却是他惩罚了对它投赞同票的中产阶级和穷人。

因为富人懂得利用法律知识通过公司来合理避税!就个人而言,多学点法律相关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除了这四点培养财商的建议,作者提到了在做人做事方面的其他几点(部分、总结):1,心中存有一个指引你前行的信仰;2,停止思想和身体上的懒惰,多思考问题;3,有时候坚持己见比盲目从众要更好;4,投资自己的头脑,多学点新东西;5,创造并抓住机会;6,分析事实,而不是抱怨;7,自律,管理好自己的时间;8,雇佣比自己更聪明的人;9,慷慨一点……直接写出这些建议貌似并不会有很深的印象,或许直到有了更多的经历之后自己悟出了些道理,然后猛然回想起这个道理好像在哪听谁说过,之后便坚信不疑。

总结

我们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资产”是我们的头脑。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很值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点儿理财观念的朋友们阅读的书籍,我觉得书中第二章作者的富爸爸通过实践教育两个小孩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以及学习投资理念的部分最为精彩,有很多很有触动的句子。后面部分总体感觉比较零散,但也是有很多的经典句子以及很好的建议。感谢朋友赠送的这本书,让我真的对自己的财务问题开始严肃起来,对自己未来的事业有了更多的思考。

读书笔记写完了,但书中很多句子还需要反复仔细地回味。正如这一部分摘抄所述,我们最重要的投资应该是投资自己的头脑,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财富,只不过是对你充实了大脑的奖励而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