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喜欢写作文,好像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遇到了一位有趣的语文老师。
他讲语文课从来不看书,字词句篇在他口中出来就像诗像歌,更多的是他讲课就是在讲故事。
他不仅眉飞色舞的讲课,让我们都不想下课。他写得一手好字,学校黑板报都是他的杰作。我们的黑板上他的板书:隶书,楷书,草书,优雅大方,龙飞凤舞,风云变幻,别有一番景致 ,值日生久久舍不得擦掉。
他坚持带着我们每天读书,放学后让我们写摘抄或者写日记,不知不觉我们喜欢语文,喜欢了写作文。语文成了我们班最有趣的课程,我数学渐渐落后厌学,终被现实毒打——高考名落孙山。
农村的孩子吧,到镇上找一份工作比登天还难,托了亲戚找了一份售货员的事做,也不稳定。
亲戚介绍去了遥远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新疆。也不好找工作,天天吃了中饭愁晚饭的,吃住都成问题。
写作,都成了遥远的事情。
有一位老同学在校园里就喜欢写作,不知哪里找来的用了一面的很多废旧纸,开始他的写作之旅,他写得比较有名的是一篇小说,写了厚厚的一摞子旧稿子,小说的名字是《沁馨园奇遇》,记得这本手写的小说传遍了我们校园。
现在同学聚会提起还记忆犹新,那小说让同学们津津乐道,有说好的,看得爱不释手,也有说他胡写八写的,嘲笑他的痴人说梦。
农村孩子毕业了,当兵是一个很好的出路。他参军了,在部队极能吃苦,也坚持读书写作,坚持投稿。
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没错,坚持努力的结果,导致他在以后每年多篇文稿在军队刊物或国家大型报刊发表。
他成了他们那里的宣传干事,后面做了指导员,除了部队军事训练,利用业余时间写作,他还善于做思想工作。
他曾经来了一封信鼓励我坚持写作。那封信走了一个多月,辗转很久我才收到。那是我人生的一次梦想鼓励,终身难忘。
那是我至暗时期,身在戈壁滩,境况很不好。心境灰暗,用牛皮纸袋拆开的旧纸写了一篇文章《漠风》,记录戈壁滩的人就像沙漠风一样顽强,久经沙场考验。
那是新疆康古尔,沙漠腹地的金矿矿点上,几个月出不了戈壁滩,交通不便,风沙大,后面再也没有提笔写。借了不少书看,看得仔细,记忆深刻的有三毛的《撒哈拉沙漠》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几年后结婚生娃,工作学习照顾孩子,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
前一阵看余华访谈,他讲为了去文化馆上班轻松悠闲,他努力写稿的故事。想起那时的我,怎么不知道坚持写作啊?我也好好写,说不定也有机会。
有一段时间《平凡的世界》很热门,看书的看影视剧的人不少。我再回头看这本书,再想想路遥写这部作品时,那过得日子是饥寒交迫。
《平凡的世界》1991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他都没钱去北京领奖,写作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92年他因病去世,年仅42岁。
看了文中的孙少平,历经风雨沧桑,依然善良积极乐观。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这样的孙少平啊,或许你就是孙少平,我也是。写作真是了不起,平凡朴实无华的文字,述说着动人心弦的故事,感动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还有老舍先生,三岁失父,靠母亲洗衣养大。据说只是小学毕业,凭着勤奋自学做了小学老师。他坚持学习和写作,后来去英国留学,回国做了高校教师。
他为了更好的写作,毅然放弃了稳定的教师工作,笔耕不辍。他是高产作家,作品有话剧《茶馆》,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含冤沉于太平湖。后来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为了写作,他也是拼了一生一世的人。墓碑上刻着他自己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写作这些事,不管大人物小百姓,用心写作,影响自己也影响他人,不仅很有趣,也是人生的一项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