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在青天水在瓶,一句极其口语,不需要任何翻译,可以直白理解的诗句,却因为里面流动的禅意,一千多年以来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
作者李翱,唐朝文学家、哲学家,作《复性书》三篇,论述“性命之源”等问题。历史让人捉摸不定,看起来他头衔挺大,为官、作书,但让他名噪一时的却不是渊博的学问、高深的著作,而是一次参谒问道。
当时,李翱任山南东道节度使一职,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兼省军区司令员,掌握一方势力,权力可谓不低。他非常向往当地药山惟严禅师的德行,多次派人请禅师进城供养,均被拒绝。某日,李翱亲自上山登门造访,求问:“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说:“懂吗?”李翱一脸迷茫。药山禅师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说完禅师便不再多言。这一次问道的经历,被李翱写进诗里: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前两句是说惟严禅师仙风道骨,正在松林里打坐、诵经、参禅。第三句写明原由,最后一句道出禅意。说出了宇宙中一切事务的自然法则,和应对变幻世界的终极奥义。
什么是道?再简单不过,无非就是云在天上,水在瓶里。顺其事物的本来面目,瞧见自己的本真内心,无需强求,无拘无束。
万物如此,各有来处,皆有去往,不同位置,不同形态,同样的顺应自然;人心如此,红尘俗世,庙堂田园,听从内心,淡泊高远。
青天云看似随心随意,无时不遵从自然法则;瓶中水看似束缚,未变自然样态。高高在上与囿于一方,看似天壤之别,实则本心无异。
天上云、瓶中水,形态不同,各归其所。缥缈虚空还是固步难行,取决于眼界和修为。
万物有归宿,不分高低贵贱,平常而为,顺应天地,则视为道。之于个体则视是一种修为。
传说中,李翱听到禅师的话后顿悟,下山后随即卸甲归田,从此隐居山林,闲云野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