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这样读书就够了》,核心内容就是教你如何拆书,而拆书在我看来,不过就是“概括观点+举一反三”。
一、读书要“概括观点”
读书,第一步要读,知道大致内容;第二步要摘,就是要找准重点;一般人也就到这一步就结束了。
要想深入读书,我们还需要做到第三步:说,即我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书中的核心观点。也就是说书要越读越薄。现在很多的畅销书其实就是对一、两个观点的展开,靠大量的例子充篇幅。
二、读书要“举一反三”
很多人做到第三步也就结束了。现在拆书法告诉我们,其实还可以有第四步:用,即用书中学到的道理来指导实践。
在我看来,这第四步,就是要求我们要会学以致用,要会联系实际,要会举一反三。
这让我想起来前段时间看的一本书《文心》,我感觉其实说的是一个意思。《文心》的第13章”触发“这样讲到: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
书是用文字写成的,我还希望你于有字的书以外,更留心去读读没有字的书,在你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
他从蝉声悟到抑扬的韵律,从日影悟到明暗的对照,从雷阵雨感到暴力的难以持久,从雨后的清凉悟到革命的功用,从盆栽的剪裁悟到文字繁简的布置,从影戏的场面悟到叙事文的结构,从照片悟到记事文的法式。
触发,岂不就是一种联想和举一反三,而结合自身实际的触发,就是学以致用。
三、世间道理大多相通
所以,其实世间道理大多是相通,无非是在不同的领域,用不同的事例来阐述同一个道理。
故而,读书贵精不贵多,一通百通,把一本好书认真读透才是最重要的。我想,这也许是破解”书多读不完“这一焦虑思想的有效办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