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群嘲的“150元卸18吨水泥”事件反转:谁被狠狠打脸了

01

前段时间,有这样一段视频,引发了热议。

视频的内容,是一名工人记录自己的工作日常。

视频中的工人带着防尘面罩和毛巾,他头上、脸上、手上,全身到处都是泥灰。

他对着镜头,展示手中的刚赚的150元钱,他在视频下方配文:

一口气卸了18吨水泥,赚了150元钱。不舍得花一分钱到饭店吃饭,晚上回家媳妇儿给烙油饼。

评论区大家都在心疼他的不容易,让他注意安全等等。

直到有一位网友,对他视频内容提出了质疑。

这位网友说,视频里卸了18吨货,只赚了150块钱,行情不太对。

在他那里卸10吨都能赚800。

这个言论一出,评论区的画风开始改变。大家都纷纷质疑工人在做戏。

更有网友开始直接攻击他在卖惨。

一时之间,心疼他的人变少了,嘲讽他在作秀的人,不断变多。

就在这位工人大哥从全网心疼,变成全网嘲讽时,有网友开始替他说话。

有网友说,在他们那儿卸水泥就是15一吨。

还有网友说,卸一吨8块钱,在他们当地就都是这个价,一天可以卸三车。

能打败质疑声音的只有事实吧。

02

这位大哥的视频是真是假,我不做评论。我只分享一个刚刚看到的视频。

一位71岁的大爷在工地卸水泥。

他卸了将近100多袋,大概8吨,而每一袋给他的工钱是5毛钱。

视频的拍摄者是他的工友,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

拍摄者感叹,大爷的体力真好,自己扛了三四袋都需要歇口气。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会相信一位七一岁的大爷可以卸得动8吨水泥?

而这每一袋水泥的价钱,只有五毛。

这个世界上,多得是为了生活,拼命努力的人。

也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事。

前段时间大火一部小成本电影叫《引入尘烟》。

故事里的男女主角也是两位苦命人。

他们生活里的困难,是许多人连想象都想象不出来的。

电影上映以后,热度不断。

人们刚开始都心疼两位主角,感叹生活不易。

可是到后来,大家开始不断质疑:

现在这个社会中,还真的有生活的这么艰难的人吗?

更有网友说,自己家里也是西北农村的,但是生活根本不像他们这样,自己生活得很好。

是呀,在一些人眼里,自己生活的好,自己周围的人生活的好,那么这个世界大概率也差不到哪里去。

因为他们,看不到他们眼中以外的世界。

坐标新疆,一位路人拍摄到这样一段画面。

丈夫视力不好,而妻子高位截瘫,坐在轮椅上,连自己吃饭都无法完成。

丈夫虽然视力不好,但是为了让妻子吃上饱饭,他不得不靠自己微弱的视力,喂妻子吃面。

在露天的马路上,一位视力不好的丈夫就这样照顾着他瘫痪的妻子。

如果不是有视频为证,谁会相信一位盲人可以喂别人吃饭呢?

他们两个人,不就是现实版的引入尘烟吗?

两个苦命的人,互相搀扶,互为依靠。

03

我们的生活好了,但是这个世界上依然多得是苦命人。

一位白发苍苍,瘦骨嶙峋的老人,坐在医前的马路牙子上。

他的面前摆着三副草鞋。

一位网友路过时询问老人才知道,这三双草鞋是他自己编来卖的。

网友发现老人的手上还有留置针头。

网友买下老人所有的草鞋,把自己身上所有的现金都给他。

老人十分激动,连连道谢,一直给他鞠躬。

人生多歧路,命运总无常,每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下,都有人在咬紧牙关艰难前行。

一个街头采访。

一位在路边推小车卖冰棍的大姐,她需要养两个孩子,她的父亲和哥哥还患有脑梗,而她一天的收入是50块钱。

一位全职宝妈,她有两个儿子,一个12岁,一个六岁。

虽然在北京买了房,但是老公为了家庭的生计在外地工作,而她为了贴补家用开始学习直播,而她一个月的收入是80元钱。

人生实难,如同一座高山,而我们都是爬坡者。

04

一位网友,买桃子的时候遇见了两位农民工,其中一位对着另一位说:

“你猜这桃子有多贵!”

他挑了四个桃子,花了七块钱。

一位环卫奶奶,本来想在门口的面馆吃碗面,但是她没想到一碗面居然需要18块钱,奶奶不得叹息说,一天都白干了。

如同网友所说,世界很美好,可是美好的生活背后多的是不为人知的心酸。

世界上比你难的人太多太多了,你不知道的困苦太多太多了。

有时候我们不应该仅凭自己有限的认知,就对一件事情下论断。

这样很有可能,会对本来就挣扎生活的人,再带来重重一击。

05

心里学上有一种效应叫“定型化效应”

是指:

人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定型化效应常常是一种偏见,人们不仅对接触过的人会产生刻板印象,还会根据一些不是十分真实的间接资料,对未接触过的人产生刻板印象。

定势思维有很大的副作用,可以让人们对事情有完全错误的判断。

当一个人进入思维死角时,智力就可能在常人之下。

这种思考问题的模式,容易“麻痹”人的思想,影响潜能的发挥。

有没有见过驯象?驯象人只要把象拴在竹竿上就可以了。

围观的人都不理解,小小的竹竿怎么能拴住大象呢?

其实,在象小的时候,就被拴在竹竿上。

小象无论如何拼命挣扎,都无法逃脱,最后终于放弃了努力。

就算小象以后长大,只要它看到竹竿,在它的思维里就是挣扎不脱的。

于是就彻底放弃。

如果不改变固化的思维,那么人终将变成被竹竿拴住的小象。

当我们跳脱出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是会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比如我们平时会用的吸管。

吸管刚开始出现时都是直的,但有一个人改变了他的思维,他觉得做一个弯的吸管会更加方便。

他便提出了这个小小的想法。

就是小小的改变,给他带来百万美金的奖励。

定式思维如同无形的墙,最后希望我们都能打破这堵墙,拥有改变的财富。

共勉。

图片来源:江畔视频 点时新闻 蓝鲸铲屎官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