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他,削他……”偌大的球馆里整齐的回荡着,热血的辽篮球迷在我身边此起彼伏。
我看了一场曾经最期待,其实最无聊的一场比赛。三分,盖帽,扣篮,上半场,我的手还跟着节奏拍到红,下半场,注意力从球转移到球迷身上。
“x你妈的,裁判,眼瞎了吗”这是坐在我两排前的那个中年油腻男说的最多的话。他只是个代表,代表了大部分起哄的球迷。无论是谁拿球投篮,呼声永远都是最高,每当球弹框而出,嘘声和笑声连成一片。他们在享受这个过程,因为他们是“球迷”。就好像本钢为本溪而生,球员为球迷而生。如果哪一天,辽篮主场搬离本溪,落户沈阳,那么奥体就是为沈阳球迷而生。
当然,这只是比喻。辽篮让人可怕的地方不是老哈的进攻,韩德君的体格,大侄子的突破,赵继伟的防守,巴斯的干拔,囧轩和丛明晨的三分。真正可怕的是不成型的球迷文化,四川队富兰克林打满48分钟,却还是遭到辽宁球迷的谩骂,人家也是领着工资,卖命职业篮球。可是在球迷眼里,他不配与辽篮为敌,他在辽篮面前就是屎。可是别忘了,辽篮打客场的时候,他们就是今天的富兰克林。排除那些真正的支持者之外,剩下的只有消费者。否则怎么会有球迷骂赵继伟这种事情发生,球迷认为的理所应当,却是球员的举步维艰。
时间倒回24号早上,我和Hyundai聪在酒店等着和辽篮一众合影。从主教练到球员,全是一副严肃脸,和球迷合影对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了。我说,亲近球迷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
我和Hyundai聪来本溪,不是只为了看一场球那么简单。很早我们就立下flag,在还有精力的时间感受一下天南海北,看看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不同地域的细想文化。
Hyundai聪的魔鬼三连,考完试他说要唱死了都要爱,我们又一次的哑了嗓,破了音。比起和酒吧里贝斯手的我们不一样,我们只是释放而已,他在用贴在麦克风上的嘴讲述着他自己的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那样起哄的陌生人面前唱歌 ,是我俩下一个flag。
站在本溪站前,全中国的火车站都一样。不停歇的进站、出站,川流不息的从南到北,络绎不绝的奔东往西。为生活,为工作,为学业,为爱情,无数条铁路连成了大中国的生命线。生,是为了更好的活。
2017年的结尾,让我摸到了职业篮球的温度,竞技体育的意义就在于输赢终有一方,经历价值连城。可能我拼命的想赢,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不至于让我毕业后只能看着毕业证回忆食堂和寝室。既然拼搏过,为什么要放弃一个圆满结局,这不是我。
在朋友圈,划过一条条考研之路的艰辛,我在仰望也在期待,一年整。
路还长?不,路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