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四个产品设计原则

一个好的的产品设计方案是公司和用户双赢的、需求场景思考充分的、解决问题逻辑完善的。但在真实工作场景中,由于个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可能是分析不全面、流程场景不完整、也可能时间紧任务重,有些需求上线后带来的效果不尽人意,有些甚至没有开发完成就被拿掉了。这个时候如果把一些产品设计原则融入我们的习惯中,变成一种基本的决策元素,从而提升我们的产品设计能力,更好的完成工作。

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解决问题;我们在发现用户的需求后,经过整理分析筛选出用户的需求优先级,下一步就开始进行产品设计。这个时候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为了用户着想,想更好的为用户服务去设计了很多没用的东西。例如用户口渴了就是想喝一杯白开水,但是我们有时候可能陷入自己的思维误区,给用户做了一杯从国外进口的果汁,不仅流程变长了,时间和金钱成本也都变高了,拿到用户面前根本没有几个人买单。这种例子听起来好像很假,但是在真实工作中确经常发生,尤其刚入门的产品。我刚开始做社群产品(店员把商品链接分享到微信群中引导用户购买),那时候感觉店员一个一个商品的分享到用户群里效率太低,然后给他们做了一个高级功能。在分享时可以一键群发好友和微信群,还能设置每天定时定点多次发送,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店员效率了。但上线后通过使用数据看起来结果很差,起初还以为是店员培训不到位问题,深入调研后发现,我们主卖的是电器商品,单价高、购买频率低,平均一年才买一次家电。店员根本不想天天群发消息,这样不仅容易惹用户讨厌拉黑退群,实际上也没有转化效果。

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如果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忘记了目的,那后面的结果也将会与自己的初心渐行渐远。这种本末倒置的思考方式很舒适,其实自己没有费力气去思考,所以很容易让自己沉迷其中。幻想着用户按着自己的想法去操作,幻想着上线之后好评如潮,只有上线后才会醒悟。所以从最开始的时候就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

给公司带来利益价值;产品和产品经理的第一用户是公司,其次才是使用用户。市场经济的公司的普遍目的是为了赚钱,然后雇佣产品经理来进行开发产品。所以我们首先应了解和满足公司的需求,然后结合用户的需求进行平衡设计。如果满足一个用户需求的成本超过公司获得的综合收益,这个需求一定是不值得做的。根据不同的需求,公司所想要获得价值也是不一样的。像有些拉新返券活动,邀请新用户立马返10元优惠券,从表面看有可能公司损失10元钱,但是在互联网获客成本高昂的2020年,只要拉新成功并转化成用户,公司就是赚的。还有像领券下单,公司在给用户让利的情况下,从而提高用户的下单率,提高下单率所带来的价值>公司付出的价值,那么这个设计方案就是有价值的。

我在做社群产品的时候,北京的店员反馈,北京政府有政策:家电产品根据节能标准不同可以补贴10%左右(类似于家电下乡),最高可补贴800元。当时收到这个需求后马上就进行了调研,确认可以给公司和用户都带来价值的情况下,很快进行开发支持这个政府补贴活动。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仅付出了有限的开发和后续运维成本,让用户减少可观的购买成本,从而带来北京地区订单量的提升,这个投入产出比是很高的。

方案切实可行能落地;1.开发的可落地;通常情况下开发资源是固定的,人员不会大幅变动。但是不同的设计方案所需要的资源是不一样的,有的可能需要涉及很多系统,有的可能改动较少。在时间充裕资源充裕的情况下肯定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但要是在资源紧张用户端需求又紧急的情况下,我们要平衡用户的需求程度和方案的可落地情况,哪种方案投入和产出较大。还是上面做社群产品的例子,当时企业产品为了支持节能补贴,实际与政府系统的交互很复杂,需要用户申请上传国家系统然后签字审核走结算。但是我们当时为了尽快上线让用户享受这个优惠,我们直接借用公司已有的链路,加以改造快速上线。

2.上线后运营可落地;产品在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到用户的使用成本,可能你这个产品是可以给用户带来价值,但是用户的学习成本过高的话,也会阻碍用户的使用。新产品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是是否值得用户放弃既有的方式来使用我们新产品。这里就要提到俞军老师的用户价值公式,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这才是我们真正给用户带去的价值,而不是新产品的所有价值。

可扩展、无隐患;1.做长远考虑为产品发展打下基础;若是在产品初期,可预见未来还要扩展多次迭代,或者有演变成平台型产品的倾向。就要提前把扩展可能性预想好,做好准备方案,这样到后期,若是业务扩充可快速接入,只需做少量开发或者配置需求即可迅速满足业务需求。尤其是平台型产品和中后台,在做第一个业务时,就要做好未来多业务接入能力,这样逻辑清晰扩展性强,可以给产品发展提更长远动力。

2.在产品业务和系统架构做到低耦合,减少产品未来发展的失控隐患;产品还在初期时不注意业务和模块间的耦合关系,表面看来可能没什么问题,功能还是一样的运行。但是随着业务的扩张时间的推移会导致后期产品设计变得困难,各产品模块职责划分不清扯皮严重,系统层面开发人员不敢改动代码,人员的流动也可能导致文档的丢失逻辑的缺失,到最后整个团队要么行动缓慢系统经常爆雷,要么推倒重做。

总结:1.我们在设计产品时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不能在自己的世界里幻想;2.在设计方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始终不能忘记我们是为了公司工作,公司才是我们的第一用户;3.在方案设计上最好的方案不一定是最好的,切实可能能落地才是最好的;4.眼光要放长远一定要为未来业务扩展做好准备,今天多想1分钟,明天少干10天活,更不能为了一时方便给以后挖坑。站在更高的维度去思考去设计,一定可以获得更高更长久的收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埋点是做什么的 2.如何进行埋点 3.埋点方案的设计 近期常被问到这个问题,我担心我的答案会将一些天真烂漫的孩...
    lxg阅读 2,029评论 0 1
  • 目录: 原型设计 交互设计 商业模式 数据分析 需求分析 用户体验 战略层 范围层 结构层 框架层 表现层 互联网...
    银海系阅读 2,368评论 0 24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苏杰 著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以产品经理为业,但在我看来,产品经理是一类人,他的做...
    哩哩Prancy阅读 6,724评论 0 12
  • 大家好哇,我是小七。 前些天和朋友聊天,朋友让我给他安利一些好看的电视剧,我一口气讲啊讲,发现自己原来2019也看...
    日语翻译小七阅读 249评论 0 1
  • 第三节叙述了海伦学习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以及相关的思考。第三节地址:【连载】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三)目录:假如给我...
    Zerof阅读 860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