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细细读下来,发现它关于生活 ,关于责任,关于爱都有真实独到的见解。
有人说,这本书,是关于母爱,但是我觉得这本书是在写女性,她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同时也是一位坚强的,勇敢的现代女性,很多读者都叫她锡安妈妈,但是我更欣赏她在作者栏留下的自己的名字:卓晓然。作为一个18岁还没有跨出象牙塔的女孩子,要我理解她生活中的委屈和不幸,的确是有些困难,毕竟文字没办法准确地让我们感同身受,但是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善良,坚强和自信,我觉得这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而她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影响更多的人,无疑就将生活中的苦涩升华,变得更有意义。
跳舞有时
俗话说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幸福感其实来的很简单,生活中所谓的空虚寂寞不理解,也许归根溯源都是我们的不知足,站在黑色面前,才会发现手中的白色果真是白的。把自己安排得满档一点,忙起来,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计较不开心了,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也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能力。也许自觉不幸福的时候,我们都拥有无所求的爱。
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绽放后枯萎,凋零再复生。当我 回想,才明白每段时光都有它的尽头,每个角色都有它的期限; 而我所能做的,就是尽本份并享受,享受每一段时光、每一次相 遇。不必害怕悲伤是永远,也无须感叹欢乐稍纵即逝。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哀恸有时,跳舞有时”出自《圣经》。
《圣经》教人每个生存的瞬间都是攀升入永恒的阶梯,而现在那座阶梯的尽头早已是一片空无,我们也只好抓住转瞬即逝的现在。没有谁永远都是一帆风顺的,起伏跌宕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这让我想起“我还年轻,我还想拼”这句话,我们都还年轻,就应该抓住转瞬即逝的现在,不过度地沉浸在失意中,不过分享受成就感,一直努力向上就好,失败也没关系,重新开始就好。
家是我们的避风港,却不是永远的栖息地
作者在书中提到,求学时期她最喜欢箱子打包的声音,意味着离开,也意味着出发,去往更远更宽广的世界,欧洲,美国,新加坡····求学,工作,定居,但是遭遇到丈夫背叛,孩子病重,她不得已还是回到了家,一切重新开始。她尴尬,茫然,好像做错事的孩子,平白给父母增添负担,自嘲是“老女儿”。书最后父亲写给女儿的话令人感动,父亲写给作者的后记《让我在疼惜你一回》,不得不说,家庭给了作者极大的坚持下去的力量,从来不差一个回头的距离,从来只是做到不让你失望。总有一个人爱你如生命,总有一个人他默默的付出着,一代一代,是一种宿命,也是一种幸运。
曾有人说:父母的家,永远都不是你的家。我告诉父亲这句话的时候,他说他赞同,我还心惊,觉得自己是充话费送来的,可是父亲告诉我:家,不只是温室,是幸福的地方,它承载着责任,现在我是你的避风港,终有一天,你也会成为别人的依靠,慢慢地你长大了,就懂了。我现在仿佛有些明白,求学,工作,新的家庭,古时称求学远方的人为“游子”,而我们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可以回去痛哭一场,吃一顿母亲做的饭,喝一碗父亲的心灵鸡汤,可是我们自己的路终归是要自己走,无论是鲜花满地还是荆棘丛生,这都是我们自己的生活,家,是我们的避风港,却不是游子的栖息地,我们的路在远方,无论父母有多爱你,他们不可能帮你经营你的人生,等到我们能够成为他们的依靠,让他们放心地老成我们的孩子,也算不辜负他们几十年的辛苦。
我之所以为我
这本书中,很多篇章都很打动人,从来没有因为它的细节而感到太饰雕琢,更感到它的用心,让女文中作者谈到了她的上司,一个变性人,让女人为之折服的女人,自信,阳光是可以让整个人的发光的,她们聊工作,聊生活,聊时尚,我觉得正是因为身边这样的人的存在,让作者受其感染,不顾及旁人的眼光,真实地做自己。遭遇背叛的时候,友人劝阻,说,一个女人,孩子还病着,没有工作,忍气吞声比爆发更好,至少有经济来源。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一段失败的婚姻,带着孩子一切从头开始,这种自信,真的是令人佩服的。
她有学历,有阅历,有眼光,有见解,所以才能够这么洒脱和坦然,想起三八妇女节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你们女孩子不能天天就想着过节,要想为什么会有这个节日,这是庆祝妇女权益的节日,所以,女孩儿们,你们要靠自己,女孩要自立。”我十分同意这个观点,先谋生,再谋爱,在感情中,资历不平等注定不会幸福,所以作为女孩,要好好修炼自己,当你足够强大,就有谈幸福的条件。
我之所以为我,女孩们,要自信,要自立,才能有自己的天地。
这本书动人的地方很多,想一一写出来好像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
希望每个人都能乐观自信,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每一份小确幸。因为总有一个人,爱你如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