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梦——统编教材精品课展示活动培训心得

这次参加由组织牵线搭桥的外训活动,虽然只有短短两天的课程,但于我来说,收获与思考都不少。

几位来上课培训的老师都参加全国青年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所以这样上课+就课讲座的方式,我个人认为给我带来不少干货。其中几位老师在课前与孩子们互动的方式和过程也让我学习和深思。面对学情、生情完全不熟悉的这些孩子,于松建老师用“问好”这一契机入手,在孩子们声音不大的时候,于老师用非常亲切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并且还采访学生“希望老师哪好”。通过这样一个小互动,后面的整堂课看起来都非常轻松和活跃。后面几位不管是高段还是低段老师,上课之前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和学生互动。回想自己,去年在学校参加青年教师赛课时,我在同年级另一个班级上课,因为当时完全不懂得课前互动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当时我只是简单的自我介绍便上课,可想而知,结果一塌糊涂。几位老师带来的课前互动都简单、有趣,有从问候语入手,有从自己的名字入手,高段和低段课堂的课前互动有所不同。 我想,在自己今后的课堂上,不管是对自己班上的孩子引入新课,还是在别的班级进行磨课时,我都会去钻研一些课前互动的方式和技巧,尝试着给课堂带来不同就是改变的开始。

在于松建老师上五年级《草船借箭》 这一课时,我也感触颇深。记得自己读小学上这一课时,因为故事较长,对三国人物的不熟悉,我对这种历史类课文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如果是我自己教授这一篇课文时,我也会考虑学生会不会有这种情况。于老师并未按常规套路进行教学,首先提问孩子们对诸葛亮和周瑜的印象,再引入文本教学。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于老师都像在和学生演历史一般,引导学生说印象,再去课文中找寻诸葛亮的“借箭计划书”,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借箭——借箭——借箭回营活动展开,学生活动围绕找诸葛亮的7个要求和对应目的展开。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观课者,我能明显感觉到学生在这堂课里的主导地位。另外一个触动我的点在于,在提问学生的过程中,于老师从来不急着给予学生对或错、好与不好的评价,他把话语权、评价权交给学生。即使学生的评价回答与课堂问题不搭边,他也是用“听懂的学生请举手”这样的方式来反馈。所以在接近课堂尾声时,再次提问孩子们用词语来评价诸葛亮,评价的要素和方面都不局限于平时我们对于诸葛亮的印象,我想,这才是一堂好课所带来的影响与效果。

另外的两堂习作课, 低段和高段习作教学的不同方法,同样带给我颇深的感触。对于习作教学,特别是高段习作,大多数教师都有所畏惧,我同样有着头疼的问题。王铁青老师上的这一堂六年级的___让生活更美好,通过课文《竹节人》引入,让学生联想哪个环节最好玩,从而联系到生活中美好的事情,分享其中一个瞬间和镜头。整堂课下来,学生基本都能写出一段精彩的瞬间镜头,那能写成一篇好的文章也就不难。后面讲座中王老师分享他班级的阅读习作方法,按照管建刚老师的方法,他在班上也开展了班报栏,定期定量、面相全体、多级审稿、互动深入、多级奖励,组织学生写作。高段习作的难点在于能够有话可说并且在语句运用上有一定要求,这就在于学生平时的语文素养积累,而能给予学生动笔习作的机会尤其重要。教师的适时参与,适当鼓励,恰当引导对学生的习作兴趣有很大启发。

我想,一次培训能带给我的,不是立竿见影的改变与提升, 而且开始探索与思考的开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二十载浮沉岁月也随昨日之风飘然而逝,亦此总结不过颓废二字,唯此一言,仰天长啸,叹岁月无痕。低头无语,问苍天几许。
    ssm945928阅读 164评论 0 0
  • plan: 上午: 洗头,洗衣服; 换衣服; 吃饭; 下午: 改论文; 看书; 晚上: 论文改好
    changgg阅读 198评论 0 0
  • 孩子身上的问题,来源于家长,如果你的孩子有如下表现: 1.胆小,不自信 2.懦弱,习惯看别人脸色行事 3.情绪起伏...
    克莱辛先生阅读 302评论 0 0
  • 我想让你在我的身体里 腐烂掉 也不愿意 让你离开我的怀抱 可能 你是自由的飞鸟 我也不想放弃你哪怕一秒 胡杨纵有钢...
    莫黄阅读 13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