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领快递的时候,看见快递大叔那里有个纸盒,里面全是即将寄发出的信件,心里震了一下,这年头还有人写信?
我转身问老板,老板的回答让我确信真的有,毕竟那么厚的几沓信件都是这两天送来,要寄出的。
手写信,然后寄给想寄的人,实在是极具情怀的一件事情。
这两年木心的那首诗红遍大江南北,尤其是那一句“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能爱一人”道出了在他们那个时候人们互相传递消息用的大多是信件,实打实的用信封包裹着需要快递出一份力的信件。而如今短信微信的使用太过普遍,想写信也有电子邮件来帮忙。当然,它们使得通讯越来越快捷可也总觉得这背后少了些什么。
技术的发展的确是让人们的生活条件以及状态发生了数以万计的变化,同时也真的是使人们的情怀都隐匿甚至消失了。看着当下热播的《朗读者》和《见字如面》,基本上都是来读信,一个侧重名人,一个侧重平民的生活亮点。这两档节目的出现一下子使得中国综艺节目市场显得特别有情怀,观众们好评如潮也是必然的,人们心底那份情怀被激发出来了。为什么总说中国人只会哈韩哈日,因为市面上出现的全是日韩那边的明星啊以及大量的衍生产品,他们前些年以精致价廉著称,为的就是掠夺中国市场,而今价格很大程度上提高,买的人却还是一窝蜂,因为已经他们的变成了潮流。什么东西看多了就容易看顺眼,当然也就慢慢成了潮流。没有普罗大众共同支撑的东西,成不了潮流。所有东西的兴起,都是大众的兴趣点助推的。
青少年的身心极大程度上被网络电视影响着,他们看到什么是潮流,就誓死追随什么。而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大火从《中国诗词大会》说起,紧接着《朗读者》和《见字如面》称得上给观众吃了中国文化很优秀的定心丸,一连串的文化综艺,使得不少本身不感兴趣的人也参与进来。当他们参与进来,发现中国文化极具水准和情怀,当然会很受鼓舞,一下就喜欢上了。像《中国诗词大会》本季冠军武亦姝,她就是能天天手机捧着一本《苏轼全集》看的人,那个画面,脑海里自行想象一下,多么有情怀啊。
昨天看到一个微信群的群友说他刚从朗读亭朗读完回来,心里很是羡慕。在一个安静无人的空间里,带着特别虔诚而又朴素的心情,读出自己心底最想说出的东西,实在是太有情怀的事情。
这两年,我习惯性地总用情怀来说一些东西,因为我认定了人没有情怀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也渐渐发现,好像那些返璞归真的事情,没有一个是没情怀的。远离世俗,隐居山林,这很有情怀;放弃重金属碰撞,吹一首唢呐曲子,同样也很有情怀。什么是情怀?没有清晰明了的定义,基本上都是做的人少,趋向于从前人们生活的事情,放下功名与利禄。
现代人浮躁,急功近利,这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通病。我们很少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篇超过2000字的文章,很少能够去跟朋友面对面的聊天,只会在网络世界里狂欢。看一场两小时以上的电影,我们的心就焦躁不安,不能坚持下去。我们做的大多事情都想要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总是害怕来不及。但是骇人的是,我们很多人在游戏里即使连续打几十个小时都不够,还有躺那儿刷手机,一刷一天就出去了。我们焦躁,唯恐自己时间不够,却又大肆浪费时间,这个分裂性人格,实在是太难解释。
以前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说实话,那是我特别向往的生活。早晨起来打扫庭院,夜晚紧闭门户,简单却不乏味。现在的我们每天看上去很忙,常常把手机上的各类社交软件的动态刷了一遍,八卦完所有那些感兴趣的人的生活,可还是觉得生活空虚。其实你要不觉得空虚才是奇了怪了。你整日看的都是别人的生活,无论你同情或者羡慕,如果你不能从那里面获得一些自己对自己生活的启示,一切都真的是白搭。
你想要有情怀吗?第一步应该是追逐你想要去做的事情,只有这个做好了,你才有发展后续的资本。现代社会,情怀是需要成本的。不要那么浮躁,让自己的生活里多一些对网络世界的合理使用,少一些整日当低头族的焦灼。你看,那些成功的人都是把自己的时间严格把控好,然后做的事情有意义起来,情怀也就自然而然有了。
情怀是一个人生活的格局。有情怀的人,即使把她丢到生活的泥浆里,她照样可以活得蓬勃有朝气。
来到简书真正写字的第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