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的痛楚,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悲剧的,一类是喜剧的。这与所受痛楚的大小无关,而与人数的多少和民众的心态有关。
譬如一个人被别人打了一巴掌,心里定是不悦,甚至于恼羞成怒,大打出手。因为,在很多人眼中,“巴掌”这个东西,是带有侮辱色彩的。而如果他只是挨了巴掌的众人之一,则会觉得这巴掌实在在所难免,也不觉得这恼怒是无法遏制,更不觉得会是怎样的受辱,甚至会显得怯懦起来。
国人的心态,大约如此——倘若是个人受了辱,那即是关乎于“我这张老脸”的,而他若是受辱的一群人之一,便显得无关紧要,此时,耻不耻辱的,也似乎忘却了。
这样的心态,在很多方面都可以体现一些,而我们更能看到的,便是有些人面对真切的悲剧时,也无非是这般心态,譬如某个地方天灾了,有些人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感到如何的悲伤,而是自己实在上天庇佑,并不在受灾的那个地方,之后,便会觉得自己是如何的英明果断,没有什么财产留置于那里,所以,便也没有什么损失,想到这里,自己已然欣慰了很多。这样的天灾,于其而言,并非悲剧,只是一则勉强能够提起些兴趣的报道罢。至多也只是在相关的评论下边发一句类似“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的言论罢了。甚至,还会是喜剧吧?不然,何以兴趣盎然的沏一杯茶,泯着嘴笑呢?
另外,有些人,对于悲剧,是几近于喜闻乐见的,之前听过一句话——别人只会在乎你飞的高不高,而只有父母会在乎你飞的累不累。这话大约不假,但并不完全,因为还有部分身边的人,在乎的是你飞到多高才能摔下来,飞的高的时候,别人未必用得上你,但等你摔下之时,却是可以奚落一番的,他们便等着这奚落,偶尔会在你飞的时候投掷一个石子之类,倘对你有“小碍”,则对你说:无大碍便好,你自是飞你的就是,管那些干嘛。很多人直等到“摔下”之时,才知道是自己身边的人,也着实“搭了把手”。
所以,国人对于身边“飞得高”的人,心理是渐变的——先是怀疑,而后是惊异,再后来是嫉妒,等到“小石子”终于无法到够到时,才会是认可,崇拜,甚至先前八竿子打不着的,也会“认祖归宗”,“你竟然不记得了?”便是他们的惯用伎俩。
国人对于自己的悲剧,也自是有一套的,倘若打了自己一巴掌的这个人,能力或者其他方面同自己一般,便可恶语相向,倘不如自己,便可大打出手,悲剧至此,还只是悲剧。倘若实在不能敌,也只好忿忿离去,之后再加以报复或者以讹传讹,将事实歪曲,将自己不能敌的人交给舆论,从而实现自己的报复。这挨的巴掌,此时,也便觉得划算了。这悲剧,也渐渐有转喜剧的趋势了。这类的事,如今在网络媒体实在屡见不鲜,舆论也往往会将民众导向去自认为的“弱”的一方,举个例子吧,患者与医院、工人与老板,摊贩与城管,我们想当然的认为前者是受后者欺诈的,可事实却未必如此,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也奠定了有些事,注定是更“悲”的悲剧。当某个人或者小众面对某件事的时候,会去思考,而基于大众的时候,却会盲从,所以,“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也有一定的道理,很多时候,群众的眼睛,未必雪亮,行为也更是未必明智。
所以在中国,痛楚所诞生出的,更多的则可能是闹剧,或悲或喜在某些时候是不好定义的。一切终究会归于平淡,一切终究也会成为一则则的“报道”,“中庸为上”支配下的国人,更多的连思想和行为也都变的“中庸”,尤其是无关于自身的时候。想来,他们的生活更多的也只是“笑笑别人”以聊以自慰,且不知别人也是这般“笑”着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