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一场咨询下来,华姐深有感触地说——
“在咨询之前,我觉得应该通过规划,在这场变幻莫测的生涯之旅中找到一个稳定而牢固的依靠,用来安放我的焦虑与不安。现在,我发现了问题的本质,却感到有那么一丝难过,因为我要艰难地告别过去那个想要掌控一切的自己。”
寻求专业的帮助,是勇敢者的行为。
因为,剖析自己并愿意做出改变,从来就不是一件令人舒服的事儿;然而,一味地留在过去,只会让我们停滞不前。
一、案例背景:一名出纳的十年之惑
谈起自己过往的职场经历,华姐频频叹气。
华姐大学时读的是中文系,毕业后留在广州找工作,因为偶然的关系,她进入了一家汽车4S店做起了收银,那时候的工作压力特别大,华姐兢兢业业,经手的款项更是做的一清二楚,没有丝毫差池,两年之后,领导就提拔她进入财务部做出纳。
又经过了两年的磨砺,华姐对出纳工作也基本上驾轻就熟了,正值华姐结婚生子之际,整个集团内部需要安装全新的财务软件——SAP系统,华姐的工作量陡然增加,渐渐心生厌倦,她找领导谈了自己的想法,希望有机会能够内部转岗做会计。
当时摆在华姐面前的有两条路。
第一条路,到一家刚成立不久效益不太好的分店做会计,工资和之前出纳的差不多;
第二条路,另外一个效益不错的分店出纳离了职,如果她愿意去,工资比之前高出2000元。
一想到每个月可是整整多出2000元呐,华姐选择了后者。
后来的华姐再也没有机会转岗做会计,她在出纳这个岗位上做了整整十年。
这两年4S店的生意出现了明显下滑的局面。最近公司的管理层下达了这样一个决定,将这家分店撤销,并鼓励员工出去寻找其他就业机会。
一想到自己年近35岁,去人才市场找出纳工作没有什么优势,可自己除了出纳工作,好像又不会别的,她突然感到背后有股冷风嗖嗖地吹着。
我要做规划!
我想,这恐怕不是某一家企业某一名职场人的个别困惑,它甚至可以代表某一类职场人群,那就是,之前仰仗着公司不错的薪资待遇,一直悠哉悠哉过日子过惯了,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很快就要失业了,并且更糟糕的是,自己竟然一点准备也没有!
二、职业规划,从来不是画个圈圈
华姐焦灼不安的情绪溢于言表,她恨不能我的手上能有一根神奇的金箍棒,直接给她画好一个圈圈,从此她就呆在这个圈圈里,安稳无忧地过完一生。
华姐告诉我,她在找我咨询前曾经对自己这十来年的职场路进行过梳理,赫然发现,如今的她并没有太多选择,即便她现在有意转向会计,也因为这十来年并没有任何会计经验被拒之门外,这些年她忙着家庭忙着孩子,确实在专业方面荒废了不少。
如果现在再去找出纳工作,会觉得自己这么大年龄还在和二十多岁刚毕业的小姑娘抢饭碗,论年龄论反应速度都比不过这些小姑娘,同时自己总觉得心有不甘,一直这么纠结着,迟迟做不出任何选择。
这就是华姐的困惑了:难道从事了十年出纳工作的人,未来也只能做个出纳吗?
三、你的职业生涯有什么可能?
我意识到,鉴于华姐的家庭情况以及她目前所处的年龄阶段,不能仅从职业的角度帮她挖掘可能性,还需要综合她的家庭及社会角色,做出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职业方案。
首要的问题就是,还有什么可能?
我听出来了,华姐既不想放弃职业,又不想继续延续原来的工作,同时对于一些其他的可能,她还不曾系统考虑过,这块是她的认知盲区。
我问华姐,你可曾留意过其他的职业?
华姐经我一提醒,突然想起来说,她们小区里有一家亲子机构,这家机构的校长就是她的邻居小陈,小陈原先是做销售工作的,在公司里是有名的拼命三郎,连续好几年都是公司的销售冠军,同时也攒了一笔积蓄。
生了孩子之后,小陈办起了一家亲子机构,专门托管一岁到三岁幼儿园前的儿童,以及寒暑假父母忙着上班没人照顾的幼儿园孩子和一到三年级的小学生。
华姐说,如果继续现在的工作,一是年龄是个问题,单位要不要还不好说;二是自己做了十来年,说实在的早已感到乏味与厌烦,她想过实在不行就回去做一段时间的全职妈妈,又怕长期与职场脱节,最终影响自己的家庭地位。
华姐说可以考虑去亲子机构,她觉得她挺喜欢孩子的,也有考虑要个二宝,她喜欢那种温暖的、亲切的感觉,同时也有个小小的私心,那就是到了这家亲子机构上班之后,不也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带过来一并照顾吗?
华姐无法确定的是,眼下的这个机会不知道是否是开启新职业方向的契机呢?但这样一来,意味着前面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全部清零,代价会不会太大了点儿呢?
四、决策的关键:重心
我告诉华姐,世事从来都难以两全。
在不同阶段,我们会遇见不同的问题,我们在寻求解决方案的时候,千万不要指望一个答案走到黑,因为时代在变,你的能力也在变,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其他的机会,后期都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策调整的。
就现阶段而言,我们需要理出的是,现阶段你考虑问题的重心到底在哪里?
我问华姐:“生命有三个维度,分别是高度、深度和宽度。高度代表你的影响力和权力能到达怎样的位置上,深度代表你在某个专业领域的精深程度,宽度代表你多样的生活角色。现在,如果让你就你理想中的状态打分,这几个维度你觉得能打到几分,如果满分十分的话?”
华姐想了想:“对高度来说,我并不是一个特别擅长钻营的人,因为从小到大我都不太喜欢和人争,也觉得那种攀爬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高度方面不是我追求的重点,6分吧;我希望自己能活得比较有尊严,在某一领域能够有所建树,8分;我也喜欢多姿多彩的生活,希望能找到一份可以长久发展的工作,并将之发展为自己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能感受到富足和快乐,8分。”
我告诉华姐,一个人是可以逐步实现各维度的满意,但在现有阶段内,因为时间、精力、资源等各方面限制,不可能样样兼顾,有了重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
华姐想了想,对分数做了调整,高度降为4分,深度还是8分,宽度为6分。
五、选择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
其实就华姐可能的两条职业选择来看,不论是做会计还是从事亲子教育,其实对她而言,都不具备相关工作经验,都是两个陌生的职业领域。
我给华姐提供了一个问题清单,给她留了一个任务:进行职业调查,并尽可能深度体验这一领域的职业,可以通过访谈、实习等方式接触这两个领域的从业者。
几个关键问题如下:
1、如果现在转行会计,最大的障碍在哪里?起步会计工资大概在多少范围?如何寻求这个起步机会?
2、如果转行亲子教育,这个领域将来的发展如何?服务的客户从哪里来?单笔支出的消费额度会有多大?
3、这两个职业各自有什么进入要求?目前差距有哪些?
4、两份职业,做到比较不错的程度是怎样的?
5、这两份职业最大的尴尬与困难是什么?回报与价值又有哪些?
6、结合当地经济情况,这两个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华姐看了看说,这是她以前不曾意识到的,现在终于知道要从哪个方面考虑问题了。
我告诉她,这些问题的答案,绝对不是靠百度出来的,更不可能经由道听途说得来,只有在这个领域持续发展的人,才能给到客观的陈述。你可以寻找这样的人,也可以关注这些行业动态和信息,当然如果可能,最好亲身体验。
说到亲身体验,华姐说,亲子教育领域她倒是可以和小陈沟通下,看能否在小陈开的那家亲子机构里做几个月,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的了解。
而在会计领域方面,她目前可以找一些做的不错的财务人员进行访谈。
经过一番梳理,华姐清晰多了,也明确了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她感觉不那么焦虑了。
对于具体实施层面会遇到哪些问题,等华姐实际遇到的时候再找我做第二次咨询。
六、职业规划到底是什么?
通过上述分析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所谓职业规划,不是咨询师直接给建议,也不是给你画个圈圈,而是结合你自身实际情况和现有资源,进行步步排查,理清主次,找到当下最合适的路。
很多人做完咨询之后,会长舒一口气,顿时感觉轻松许多。
殊不知,在一场又一场的咨询里,咨询师凭借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已经在前面帮对方把所有的雷都扫完了。
小贴士:
职场纠结往往是对外界无奈无力的一种表达,层层迷雾之下,很多人看不清自己未来的路,也始终不敢踏出关键性的第一步。
职业咨询师像是一位扫雷手,每一次正式咨询之前,都需要收集信息并进行精心准备,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把所有可能的雷先扫一遍,这样才能确保在正式咨询时带你一步步探究真实的自己,并挖掘其他的可能性。
这个过程会充满痛苦,因为它注定是一场自我剖析与否定之路,它会挑战你的舒适区,另外很多问题的累积是长年累月的结果,想要达到预期效果,可能需要多次咨询。
世界上没有哪位咨询师能在咨询前就承诺你怎样明确的答案,因为这一切,都需要你主动探索、积极配合,并付诸艰苦的努力。
因为,你值得自己如此费心。
——生涯规划师:赵晓璃
-THE END-
-关于作者-
✎
赵晓璃,职场作家、生涯规划师,
著有《怕麻烦才是你最大的障碍》、《请停止无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