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夜宿栖霞寺


作者:祝天文

当最后一抹晚霞被山峦悄然吞没,我怀揣着满心的虔诚与期待,踏上了栖霞寺的青石台阶。暮色如一层轻柔的薄纱,缓缓地笼罩了这座千年古刹,山门在幽暗中透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气息,檐角的风铃随风轻摇,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似是在低声诉说着岁月里的悠悠往事。

穿过那扇古朴的山门,弥勒殿的温暖灯光裹着袅袅檀香扑面而来。弥勒佛袒胸露腹,笑容可掬,那弯弯的笑眼仿佛藏着无尽的慈悲与智慧,将世间的一切纷扰都化作了掌中的温柔。他端坐在莲花座上,仿佛在默默地守护着每一个踏入这方净土的灵魂。韦陀天王手持降魔杵,威风凛凛地立于弥勒佛身后,与大殿两侧四大天王那威严的甲胄相互映照,在摇曳的烛火中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宛如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

我学着老香客的模样,在蒲团上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长头。起身时,一阵细微的窸窣声从梁间传来,抬眼望去,只见几只归巢的雀儿在檐角跳跃嬉戏,它们的身影在光影中若隐若现,为这庄严的殿堂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或许,这便是栖霞寺的神奇之处,既有着佛法的庄严肃穆,又有着自然的鲜活灵动。

沿着幽静的回廊,我缓缓走向毗卢宝殿。佛号声在空气中悠悠飘荡,仿佛是来自天界的梵音,引领着我走向那神圣的殿堂。二十诸天木雕整齐地列队于两旁,他们手持宝剑、琵琶、伞盖、绢索等各种法器,面容或嗔或喜,衣袂飘飘,仿佛随时都会乘风而去,回到那遥远的仙境。金身毗卢遮那佛端坐在莲花台上,背后屏墙密布着千尊小佛,每一尊都栩栩如生,仿佛诸天菩萨皆来听法,共赴这场心灵的盛宴。


忽然,我感觉衣角被什么轻轻扯住,低头一看,竟是一只黄白相间的狸花猫。它蹲在脚边,碧绿的眼睛炯炯有神地望着供桌上的苹果,那模样既可爱又带着几分狡黠。我忍不住掰下一块苹果递给它,它却只是嗅了嗅,然后转身轻盈地跃上窗台,消失在暮色之中,只留下那一抹灵动的身影在我心中久久萦绕。

夜色渐深,我循着悠扬的钟声往舍利塔走去。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南唐石塔的八面密檐上,为这座古老的建筑披上了一层银纱。塔基的浮雕“八相成道图”在银辉中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佛陀的一生:白象投胎,带着神圣的使命降临人间;九龙浴佛,洗去了世间的尘埃;窬城苦修,历经了无数的磨难与考验……每一幅浮雕都是石匠们用錾子精心刻下的因果,承载着他们对佛法的敬畏与虔诚。

在舍利塔旁,一对年轻的情侣正绕塔祈福。女孩的发梢上沾着塔顶垂落的紫藤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柔美;男孩的指尖轻轻触过塔身飞天衣袂上的流云纹,仿佛在触摸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相互依偎,构成了一幅温馨而浪漫的画面。我不禁想起寺志中所载,此塔原是隋文帝为超度亡灵所建,如今却成了凡人许愿的所在。或许,这就是佛法的魅力,它既能超度逝者,又能给予生者希望与力量。

千佛岩的佛龛在夜色中次第亮起地灯,宛如散落人间的星子,点缀着这片宁静的山林。无量寿佛高十米有余,观音、大势至菩萨立侍两侧,他们的衣褶如水波般自山顶倾泻而下,仿佛在诉说着佛法的浩瀚与深邃。我轻轻地抚摸着石壁,感受着六朝工匠那精湛的技艺和无尽的智慧。在某处岩缝里,我竟意外地发现嵌着半枚唐代的开元通宝,那古老的铜钱仿佛带着千年的历史气息,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

月光忽然被云层遮住,黑暗中传来潺潺的水声。我顺着声音走去,发现是山泉顺着石缝流淌,在佛足下汇成了一个小小的莲花池。池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周围的佛像和树木,宛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人间的善恶美丑。我蹲下身,轻轻地捧起一捧泉水,感受着那清凉的水流从指尖滑过,仿佛所有的烦恼和疲惫都被这清泉洗净了。


子夜时分,我宿在藏经楼旁的客寮。推窗望去,舍利塔的剪影正与半轮明月重叠,塔顶宝瓶在风中轻晃,发出清脆的叮咚声,宛如天籁之音,萦绕在我的耳畔。枕边放着一本残破的《摄山志》,泛黄的书页间飘落一片栖霞山的红叶,那鲜艳的色彩仿佛是岁月留下的印记。我轻轻地拾起红叶,看着那清晰的叶脉,仿佛看到了千年前某个高僧在树下诵经的情景,他的偈语或许就藏在这叶脉之中,等待着有缘人去解读。

迷蒙中,我听见远处传来撞钟声,一声、两声……那深沉而悠远的钟声在夜空中回荡,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将我的心灵带到了一个纯净而美好的世界。待到第一百零八声钟声消散,窗外的银杏树忽然簌簌落下几片金叶,正巧盖在书页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上。那一刻,我仿佛与历史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到了佛法的博大精深和岁月的无穷魅力。

晨光初现时,我在大佛阁前遇见了一位扫地的老僧。他身着一袭朴素的僧袍,手持扫帚,神情专注而宁静。他指着岩壁上手执锤凿的石工雕像对我说:“这尊像比千佛岩还早十七年,是当年工匠刻完最后一尊佛,把自己也化在了石头里。”说话间,山雾漫过脚背,石佛们的面容渐渐隐入虚无,唯有檐角铜铃仍在叮当,像是在续写某个未完的佛国故事。

我静静地站在那里,望着那渐渐消散的山雾和若隐若现的石佛,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在这喧嚣的尘世中,栖霞寺就像一座宁静的港湾,让我的心灵得到了片刻的安宁与慰藉。我知道,当我离开这里时,我会带着这份宁静与感动,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无论遇到多少风雨和坎坷,我都会坚守内心的那份善良与虔诚,就像那尊化在石头里的石工雕像,永远守护着心中的佛国净土。

2019年10月10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