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在班里领着同学们早读,宁老师带着室外值日生干值日。不多会,一个男孩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老师,老师,小阎和小静打起来了。”教室里一阵骚动。
“静一下……班长领着继续读。”
出教室,宁老师正领着两个孩子过来,说已经让男孩给女孩道歉了。但看两个人的神情,仍有些激动。特别是男孩,听到宁老师的话,把脖子一梗,眉毛皱得紧紧的。
看看时间,让他们先回去上课,课间才叫过来问了经过。
两个人都值日,小阎来得早些,扫了一阵后回教室拿簸箕,在走廊上碰到小静拿着抹布去卫生区,拧着眉毛说了句“来得这么晚!”小静听了不高兴(她说小阎骂她,还瞅她,小阎否认了。同一件事,各说各的,仿佛双方处于平行时空。有时候,会由此想到那部日本电影《罗生门》),拿手里的抹布扫了小阎一下,扫到他的腿边,小阎抬脚就踹。一下不解气,又踹一下。
宁老师过来拉开他,还是恨恨地瞪着小静。
小阎是个急脾气的孩子,整天像带了包炸药,不知怎么就炸起来了。还总觉得自己很委屈,说几句就红了眼圈。
有一回孩子们在操场上跑步,他自己气呼呼地跑回教室,嘴里不知念叨着什么,还拧眉瞪眼的。问了半天,才明白体育委员指挥着他们跑步,他嫌别人说话太吵,就生气了。
另有一回,为了支笔和同学争半天。又经常为桌子的前后位置和后面同学吵。
总之一点小事就烦,一点不满就吵。另外,口头语带脏字。
刚接触他的时候,这个特点很明显,当着老师的面,很大声地,不自觉地就说出来了。当然不是针对老师,一次下了写字课跑回教室才发现还要接着去操场上体育;第二次进了教室发现老师在里面,冲口而出。听小孩子嘴里冒这样的话真刺耳朵。于是叫他到跟前,有了如下对话:
“你为什么说脏话?”
“嗯……不为什么,就是一下溜出来了。”
“这脏话张嘴就来,是不是说你脑子里全是这些东西?”
“不是啊。”
“不是什么?”他一本正经的样子倒让我愣了一下。
“我脑子里还有语文数学课上讲的知识啊。”
他到底是真不懂言外之意呢还是特意堵我呢。
“那也说明你脑子里脏话太多,是不是?”
点点头。
“好不好听?”
“不好听。”
“以后还说不说了。”
“不说了。”
“那我看你实际表现啊。”
“嗯。”
虽说如此,之后也是提醒了多次,他才真正意识到那是不文明语言。
接触比较多的是他妈妈,很温和的一个人。没有见过他爸爸,但从他的口中能感觉到,那是个情绪极不稳定的人,好动手,打过他,也打过他妈妈。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受父母潜移默化而成,好的,孩子受益,不好的,也得孩子来承担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