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时候,我在喜马拉雅开播了一个电台“天龙说”,我也不知道播些什么东西,我想了想那就读文章吧。把我读到的好的文章,用声音的方式传播出去,当然我也没什么粉丝,纯粹属于自娱自乐。
对于录播这种事情我是完全不懂的,自己试着用录音软件录制自己读的文章。我没有经过非专业训练,读大篇幅的文章是很难的,经常会把文字读错,读卡壳,读破音……那我就想从最简单的开始吧,读诗歌,诗歌文字少,便于朗诵。我开始创播了自己的一个专辑《湖边诗歌》。
对于诗歌,我也是完全不懂的,幸好我处在互联网时代,我就用搜索引擎去找世界上,中国内最伟大的诗人的最经典的诗歌来读。他们有顾城、海子、三毛、卡佛、叶芝、奥登、米沃什、济慈、雪莱、惠特曼、普希金……通过一遍遍地读他们的诗歌,听自己的录音,我初步对诗歌有了一点浅显的理解。我喜欢诗歌的简洁、音律、意象……
在这之后,无意间,我用一个写作软件,开始自己写一些之言片语,它们都是我在生活中的观察与体会,当然也不会有诗人的那种对生命和世界的理解。我写的诗歌更为功用化,排解自己内心的忧思与困惑。我逐渐地写,逐渐地爱写了,可我不会写,后来我在单向街书店报名参加了巫昂老师的写作班。我作为一个非中文系的文学爱好者的身份,参加了这个写作班,也开始了自己的写作入门。
巫昂老师说过:“不会读,就不会写。”在上完写作班之后,我初步了解了写作是怎么回事,可我还是不会写。于是我开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阅读,而我的阅读也是没有逻辑可言的,只是想阅读伟大的作品,并与作者在作品中相遇。我读着读着发现自己在变化,就感觉着自己读着读着书,自己的身体就好像长出一本书来。读得多了自己也像那些伟大的作家一样,总是想表达,想写些什么,在我每天上班的清晨,我用微博发我自己写的诗歌,自己的见闻,自己的生活,不管是几个字还是几百字,就发在微博上,不管有没有人看,我发出来,任由我自己的文字在那里生长。
我断断续续地与诗歌相遇,现在似乎与诗歌更近了。这也许为什么我开始阅读诗集,例如:惠特曼的《草叶集》、维吉尔的《牧歌》、《曼德施塔姆诗集》、米沃什的《诗的见证》《第二空间》、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博尔赫斯全集》……这也就构成了这一年来,我与诗歌的非理性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