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是为你好” ”我这么做,是为了让你更进步“ ,”我这么说,是因为我是你妈/爸“ , ”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优秀?“, ”在外面 没人告诉你这些!“,”你看!就是不能说你一点儿的不好!“,“你要再这样,你爱咋咋地,和我没关系”......
父母们用这些话绑架了孩子,旁观者更是劝解孩子们,用道德仁义绑架孩子们:“你妈/爸这么做都是为你好!把你养大不容易!”
父母们的内心在咆哮着:为你好,我一切都是为你好,我牺牲了自己,我成就了你,要不是为了你,我现在早就XXX样了!你怎么还不领情?你对不起我,你就是应该愧疚,你就是应该惭愧,你这就是犯罪!
孩子的内心在滴血:我错了么?我这次考了98分,没有得到任何表扬,反倒是各种训斥...“98分就开始飘飘然了?有没有点进取心啊?” "还有2分没拿到呢!" “98做班级第一,你就开心的不行了?你朋友大亮这次90分也是班级第一!你考第一,就是班里其他学生衬的!和你没关系!” “你看你还委屈的不行,我这么说都是为你好! 不能骄傲! 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孩子越来越优秀啊?!” 我想要的表扬,从你们嘴里说出来就这么难么? 是我的错,我不值得被表扬,我不应该被表扬!
表扬或是最起码的肯定,从父母嘴里说出来就那么难么?
一声声责骂和训斥,才是让孩子前进的动力么?
可又有哪些孩子能经得住一直的责骂、训斥、冷漠而依旧动力十足、对待学习如初恋、一直勇往直前?当他们取得进步时,父母责骂训斥,美其名曰不要骄傲,你要继续努力,我是为你好;当他们做错事或是稍有退步时,父母责骂训斥,美其名曰不鞭策不成器,我是为你好。进步退步结果都是训斥责骂,为什么还要拼死拼活进步?
若是想长久的取得进步,必先从最开始的培养兴趣、多加鼓励开始,鞭策只会起到反作用!父母的每一次以为你好为名的责骂和训斥,最终在孩子与期望之间挖出了鸿沟。孩子终究无法成为父母期待的样子。
孩子长大后,面对他人由衷地赞美总是觉得非常不自在,这种不自在时常让人胸口憋闷,胃部翻搅,喉咙发紧,甚至还会有种想吐的感觉。
ta的脑子里总有一个凶悍的母亲/父亲的形象,在自己取得进步时,边跳出来,凶狠的对自己重复说着那些话。
“是啊",孩子心想,”我就是个垃圾,被训斥才是常态、被嫌弃才是常态。赞美表扬,对我而言就是美丽的肥皂泡,终究是昙花一现的虚幻。我不奢求,也不敢拥有。哪怕有一天真的有人赞美我了,表扬我了,那也只不过是个口是心非的安慰罢了。若是对方看到了真实我的,恐怕躲我还来不及呢,怎么会由衷的表扬我?“ 所以,在亲密关系中,这个孩子总是怀疑和担忧......
”是啊“,另一个孩子心想,”谁能看得上我呢?我就是个废物啊!如果有人真的赞美我,觉得我好,觉得我优秀,ta就是我的一生的归宿“。 所以,在亲密关系中,这个孩子很低价......
用表扬和赞美做的鞭子是最让孩子有动力的甜蜜加速器;
用 ”我都是为你好“ 包裹着的训斥和责骂,是苦如黄连的穿心毒药。有多少孩子,一生都在治愈嘴里的苦、心中的痛?要有多么甜的甜蜜,才能让他们感受到一丝丝甜?即使感受到了,有多少人会对自己说“这是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