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河马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希特勒能煽动那么多人干下如此多恶劣的行径?难道他底下的人没人受到良知的谴责吗?《权威的听从》一书通过实验,发现其实普通的正常人在特定环境下,也会屈从权威干下恶事,这是平庸的恶。
001关于作者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曾先后在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和纽约市立大学工作。他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突出贡献,是主张通过实验来发现和总结人类的社会心理模式,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量化研究。除了“米尔格拉姆实验”之外,他还通过实验提出了著名的“六度分隔理论”,揭示了人际交往的紧密关系。
002关于本书
《对权威的服从: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学实验》是作者进行的一场社会心理学实验的总结报告。作者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实验的设计方法、多种实验场景和条件变换下的实验数据,最后得出了令人震惊的实验结论。
本书在出版后也引起了学术界长期的质疑和批评。质疑者多年来大量重复进行“米尔格拉姆实验”,虽然对实验数据做出了各种修正,但最终未能推翻最初的实验结论。批评者指责“米尔格拉姆实验”以欺骗的方式让志愿者参与实验,指使他们在权威压力下伤害陌生人,最后又将这样令人窘迫的实验结果公之于众,给实验志愿者造成了心理创伤。
003核心内容
本书主要讲述了著名的“米尔格拉姆试验”的设计出发点、组织方式和实验结论。作者邀请志愿者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以进行科学研究为名用可能致命的电压电击陌生人。尽管大多数志愿者不太情愿,但最终还是服从了权威的指令。
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人们服从权威的心理、纾解内心矛盾的方式和反抗权威的心理过程等进行了初步地分析,他认为当人们进入一个群体后,人们的道德和良知可能无法抵抗权威的命令。
一、为什么要进行服从权威的实验?
1961年,著名的纳粹刽子手阿道夫·艾希曼在接受公审时,认为自己只是服从命令行事,以此来推卸指挥大屠杀的罪责,这引起了作者的思考:如果上级下达的命令明显是反人道、丧尽天良的,军人也应该认真服从吗?因为服从权威而干出伤天害理的事情,这仅仅是德国人或者说是某几个民族特有的行为,还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性行为?
因此,作者决定要通过科学实验来研究:一个普通的正常人在权威的指示下,可能做出什么程度的恶行来?人们的道德和良知,是否能够抵抗权威的指令?
二、“米尔格拉姆实验”的组织
在1961年,作者对外宣称,想研究体罚是否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以此名义招募耶鲁大学周边的普通人来扮演实验中的“老师”,对答错问题的学生实施电击,而且是多错一题就提高一档电压,最高可以达到致命的450伏。
实验中的学生都是找人扮演的,电击设备也没有真的通电。实验组织人员只是通过扩音器不停敦促志愿者实施电击,而志愿者可以透过墙壁听到学生遭受电击时的痛苦叫声和反应。
实验的设计目的,是希望在一个所谓科学研究的权威指使下,最终统计出到底有多少人会连续三次采用450伏电压去电击一个陌生人。
三、实验的最后结论
在实验开始前,作者在同事和学生中开展了小范围调查,让大家预估会有多大比例的人会持续电击学生直到最高电压。当时大家估计应该不会超过10%,然而结果却与预估的非常不同:在最基本的实验当中,40位志愿者中有26位在敦促下坚持到了最后;而连续三次用450伏电压去电击答错题学生的志愿者,占到65%。
在调整实验场景和改变实验条件之后,实验人员又多次重复进行这一实验。虽然实验统计数据相应地产生了一些变化,但总的结论是一致的:大多数人在权威的指使下,会不顾道德和良心伤害他人。
此外,通过这场实验作者也观察到,随着实验的进行,这些志愿者越来越焦虑紧张,这说明服从权威去伤害他人,让志愿者们内心充满了矛盾和不安,而调整志愿者和受害人间隔的空间距离,以及发布指令的权威性是否确定等,也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若干影响。
四、对实验结果的思考
针对志愿者在服从权威时出现的内心矛盾冲突,作者认为可能存在八种心理纾解方式,让他们可以为自己找到解脱:
1. 通过绑定环境因素找到解脱。
2. 沉浸于完成任务的技术细节中。
3. 把自己想象成为权威的代理人。
4. 把组织的行为赋予高于人类人格的地位。
5. 以更加宏大和高尚的目标转移关注点。
6. 对被害者的人格进行刻意贬低。
7. 内心默默地否认。
8. 避免亲手执行。
作者特别强调说,这些受试者都不是坏人,他们大多都在积极努力地表现自己的尽心尽力、精益求精,但在此过程中,他们可能已经成为罪恶行为的帮凶。作者认为这就是所谓“平庸的恶”。
人们怎样才有可能反抗邪恶的权威呢?作者认为所谓真正的反抗,不仅仅是志愿者拒绝执行权威的指令,而应该在更深层级的意识上重塑志愿者与权威之间的关系。如果想打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志愿者就要敢于面对后续关系不确定所带来的内心恐惧。比如在这场实验中,反抗者要敢于承担搞砸实验、破坏科研进度等一系列责任,为了维护道义和内心的良知,从而不惜破坏和挑战自己所处的社会秩序。
004金句:
1. 当人们融入一个群体之后,在权威的指使下,人们就可能会违背良心,去伤害无辜的陌生人。虽然在心中可能并不情愿,但他们却难以拒绝。
2. 这些实验志愿者都不是坏人,他们大多都在积极努力地表现自己的尽心尽力、精益求精,但是他们可能已经成为罪恶行径的帮凶,这就是所谓“平庸的恶”。
3. 打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志愿者需要敢于面对关系不确定所带来的恐惧,也就是为了维护道义和内心的良知,从而不惜破坏和挑战自己所处的社会秩序。
4. 志愿者服从行为的关键,是他们将自己交给了权威,他们相信自己是执行权威意志的工具。一旦这样的关系被确定,他们就无法脱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