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应邀去青岛68中学,以《调动心理潜能 备战合格考试》为题,为即将参加“合格考”和期末考试的高一年级讲座,内容主要针对校方提出的诸如学生担心考不过的焦虑、压力大导致的复习效率低、上课懈怠等问题。虽然已是第三次来为六十八中的老师同学们做心理讲座,然而每一次我都充满……感,因为面对的是一群眼里充满渴求知识的莘莘学子和可敬的老师们。讲完之后,没有朋友关注我“调动心理潜能”都说了啥,倒有几位问我“让大脑吃饱”是怎么讲的。今晨根据昨天所讲,整理如下。
在我觉得让大家体验过“心理”和“潜能”分别是怎么回事儿之后,接下来我要就如何调动心理潜能支招了。这是一个大招,叫“让大脑吃饱”!
有了前边对“心理”的体验,自然就能体验那种叫“饱”的感觉。我们一般把不饱叫“饿”、把过饱叫“撑”。这当然也是体验的结果。尽管都习惯于把“饱”、“饿”和“撑”都跟肚子联系在一起,认为是我们的肚子饱了、饿了、撑了。但作为心理现象,这三种感觉其实都是大脑的功能,肚子是不知“饱”,也不知“饿”和“撑”的。当然,肚子的“饱”、“饿”和“撑”也和吃不吃饭无关——若不信,可以试一下不吃晚饭,第二天早晨醒来就不再感觉到饿,或者至少不像昨晚那样饿了。
当我说“让大脑吃饱”时是一种类比,试图让大家借助于吃饱饭的舒服来体会大脑吃饱后的放松安逸或神清气爽。大脑也有吃不饱(饿)或吃得过饱(撑)的时候,生理学的专业术语叫缺氧或醉氧,共同的表现就是注意力涣散、无精打采或头晕目眩。
大脑的食物是氧!氧来自于我们呼吸的空气(含氧量21%)。
大脑是人的神经中枢,一刻也离不开氧。一个成人的大脑1500克左右,约占其体重的2.5-3.0%,而大脑需要提供的血流量占心脏搏出量的15-20%!它的氧耗量则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5%!高氧消耗,低氧储备的大脑对缺氧的耐受力极弱,它不能片刻缺血、缺氧,仅几秒种的缺氧就会引起头晕、眼前发黑、冒金星,甚至晕厥,不省人事,危及生命!某些特殊职业人群,尤其是繁重的脑力劳动者,如科研工作者、企业家、领导者、高考学生等,其脑耗氧量更大,更易出现由于脑缺氧所致的上述症状。
有必要指出的是,维持我们生存的食物分三种:固体食物(饭)、液体食物(水)和气体食物(空气)。谁都知道,7天不吃饭一般饿不死,但3天不喝水就会渴死,而空气呢?只需3分钟不喘气就会憋得受不了。遗憾的是,因为固体食物不但具有使用价值而且还有价值,得靠挣钱买,因此我们便觉得它最重要;其次重要的是具有使用价值却经常不具有价值的液体食物。而空气,因为只有使用价值却没有价值,我们浸淫其中,觉得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最不重要。其实,空气无疑是比饭和水都重要的食物。
不像固体和液体食物得从口入且必须经过咀嚼和吞咽,气体食物的获取依靠的是呼吸。细分起来,呼吸又分三种。
当我们在学会走路之前,所采用的是腹式呼吸。这一点跟其它哺乳动物动物大概没有什么不同。学会走路后,胸式呼吸逐渐取代了腹式呼吸。如果有机会见到那些生命即将结束的人,他们的呼吸主要在喉部,发出短促的呼噜声,有人将其称之为喉式呼吸。从腹式呼吸,经胸式呼吸,再到喉式呼吸,呼吸越来越浅,活力也越来越不足或衰减,直到喉部的那口气下去上不来,死神便到了。
如何增强我们的活力?那就得逆着来!即所谓“顺成人,逆成仙”,“顺”只能让我们生理成熟,“逆”才能促进我们心理的成长——逆流而上!
常识告诉我们,每当感到生活不如意时会叹一口气,每当我们恐惧过后会倒吸一口冷气,每当我们疼痛时会被建议用深吸气来对抗……哪怕困倦时,我们也会不自主地张口打个呵欠。这都是在做深呼吸,即腹式呼吸,其目的主要是为我们处于应激下的大脑提供更多的氧,以便让其吃饱,就像我们吃饱了饭一样,工作起来更有力气。
当然,更科学的说明腹式呼吸的作用和价值,不能依靠比喻或常识,而是严谨的科学数据。正如我在《没有比0.84更美的呼吸》所计算的:平静呼吸(胸式呼吸)12次/分时,我们的肺泡通气量是4200毫升/分;浅快呼吸(比如喉式呼吸)加快到24次/分,肺泡通气量就成了2400毫升;深慢呼吸(腹式呼吸)减慢到6次/分,肺泡通气量则达到5100毫升——每分钟就多出来900毫升!
看!我们只需改变一下呼吸方式,就相当于背上了一个氧气袋子!
天底下竟然有如此好的事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为了让我们的大脑吃饱,以便让我们精力充沛地去应对即将到来的考试,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有意识地练习腹式呼吸。
对,是练习、练习,反复练习。只有练习才能掌握。而我所讲的以上内容,无非就是让各位同学相信腹式呼吸的价值,毫不犹豫地体体验或尝试。
接下来,我们开始就开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