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张西影
很多微信微博上都在转载网络平台专业写手的文章,对于那些个人的真实生活和来自身边原汁原味的东西却很少看见了。当然,一篇网络文章经过网络写手的再三修改斟酌后,错别字的出现率已经很低了,除非是文字软件输入的错误或校对的粗心,这对于文章链接转发者来说,就不是那么在意了,他们真正喜欢的东西就是文章内容是否适合自己的口味。
记得在以前的作文考试中,出现了错别字是要扣分的。对于高考作文来说,每出现一个错别字好像要扣1分,重复的错字可以忽略不计,也有地方作文考试每错3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且扣满5分为止。
利用网络来宣泄自己心情,利用文字来讲述身边的故事。
网络文章在格式章节和用词用语方面就不像写作文那样的严谨,网络文章每段的文字不能太多,一般100字左右较为适宜,且每三五段文字之后配上一个与文章内容相符的插图,这样就会让读者阅读起来感觉不到眼累。
对于网络文章出现错别字,这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也不以为奇,毕竟它不是官方发文和专业学术性的投稿。当然文字的使用也能反应一个人对文字的掌握程度和对汉字识别的基础。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我真的很希望能看到朋友在利用文字发文时出现错别字,因为这个错是真实的,它不是摘抄借用的。汉字的运用就是一种表达方式,一篇千字文的故事讲述,错上几个字也属于正常现象。

对于一个在校就读的学生来说,一篇800字的作文,错四五个字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错十几个字也是正常的,要是错上二三十个字,那说明这个人不够认真严谨,或者说他真的文字基础很差。当然一段即兴发挥的聊天叙事,在最短的时间里发出去,要是一个错别字都没有,我只能说你是高人,乃文字大师。
常言说:“无错不成文”。
利用手机写短信发微信或聊天,出现错别字的几率就会很高。我个人认为,谐音字,多音字,地方方言,以及网络搞笑句子等,这些错别字的使用,也许就是一种所谓的“新潮”。
看一篇网络文章,也不要就因为在文中出现几个这样的错别字,就能说明这个人没有文化或者没有读过多少书。相反,常常看到一些人在微信微博上书写了很长的经典,却竟然连一个错别字都没有,甚至连那些专用的汉字和标点符号用的也恰到好处,我真得很佩服!
复制、粘贴和剪辑,这些都是儿科知识,你懂得。

在我的文字输出中,我知道错别字不少,时而也有朋友提醒过我,可我并不觉得就因为我的文章中有错别字就让我害羞,也不觉得因“白字先生”让我脸红,反而它更能使我进步,让我去认真解读每个汉字的用意和它那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更能加深我的记忆和学习。
对于一个学生或者长期从事文字工作者来说,写错别字,那就不应该了,那是对文字的邂逅,有时候这种错误的观念要比写上几个错别字还要有害。
很多人喜欢利用文字在微信微博上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处处依赖于电脑和网络,多以剽窃和抄袭的行为活在别人的文字生活里,我觉得这对任何人都是不公平的,特别是那些喜好文字的输出者。
网络上很多文章的经典语句是可以借鉴的,但也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不加规范、移花接木、去头舍尾、任意修改、胡乱使用的。文字的输入和输出是要有依据的,不然就会让别人对你产生错误的理解。
网络文字摘抄使用,它蕴含着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不怕错字,就怕错了文章的内容和含义。一篇文章错别字的出现,并不是你对对文字有多么的淡薄,而是给人一个“字如其人”的淡漠。
我曾经的一篇原创《粹美天中一豫视西影》文章,被一家网站剽窃了,修改的已经是面目全非,可惜他哪里知道《豫视西影》就是我的名字呢!您要是感兴趣就去百度搜索《粹美天中一豫视西影》,她有两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