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练习Day2:旧物对话

Day2:旧物对话

任务:翻出一件陪伴你 3 年以上的旧物(如旧围巾、笔记本、钥匙扣),描写它的「状态细节」(磨损处、褪色痕迹等),并写下触摸它时第一时间浮现的回忆片段(1-2 个具体画面即可)。

午休床

转眼就工作10年了,我的午休床也用了10年。

刚工作那年买的,深砖红色,帆布材质?还挺结实,到现在还没坏。但是这几年,布料开始老化,包边的那些地方,还有防水层慢慢掉了很多碎屑。

这个床的一头稍微翘高了一点,勉强可以当作枕头,所以我不用另外准备枕头,身体部分又可以展平,躺着很舒服。

说到第一时间浮现的回忆,都是第一份工作的场景,当时我们的办公室是一套复式的房子,一楼办公,二楼是教室,没有培训的时候,我们中午就在二楼午休,每个人找个角落,把床铺好就睡。后面换了几次工作,我也一直把这个床带着,别人换工作因为懒得搬,都直接把床扔了,真浪费。

优点分析

时间锚点清晰:以 “工作 10 年”“刚工作那年” 作为时间坐标,让旧物的陪伴感有了具体的时间厚度,“换了几次工作也一直带着” 的细节,自然流露出对物品的特殊情感。

功能记忆鲜活:“一头稍微翘高当枕头”“身体部分展平” 的描述,将物品的使用场景与身体记忆结合,让 “躺着很舒服” 的感受有了具象支撑。

对比中见情感:通过 “别人扔床” 与 “自己一直带着” 的对比,不动声色地传递出对旧物的珍惜,避免了直白抒情的生硬。

可提升方向

状态细节可更具象:“布料老化”“掉碎屑” 可以补充更具体的视觉、触觉细节,比如 “包边的尼龙线磨成了絮状,手指划过防水层脱落处能摸到帆布经纬的粗糙纹路,碎屑卡在床架缝隙里像积了层浅灰的雪”。

回忆画面可加感官锚点:复式办公室的场景可以加入声音、温度等元素,比如 “二楼教室的木地板踩上去会吱呀响,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床面切出明暗条纹,同事翻书的沙沙声混着窗外的蝉鸣,成了最好的催眠曲”。

避免主观判断:“真浪费” 带有明显的主观评价,可改为客观描述来暗含态度,比如 “他们拆开床架时,金属卡扣的脆响让我下意识按住了自己床脚松动的螺丝”。

修改示例(片段)

深砖红色帆布边缘微微发灰,包边的尼龙线有几处磨得发亮,像被反复摩挲过的旧皮带。防水层没怎么脱落,只是靠近床脚的地方起了层细薄的卷边,手指划过能感觉到极轻的凸起。金属支架上的黑漆还很完整,只有衔接处留着几道浅浅的划痕,是每次折叠时磨出来的。

第一次用它是在复式办公室的二楼,午后阳光透过纱帘在床面投下淡淡的格子影。同事们的午休床并排支在空教室里,我的床紧挨着窗台,风一吹,窗帘边角就扫过床沿的帆布,带着点草木的清气。有次睡过头,被楼下传来的打印机嗡鸣声惊醒,发现自己的拖鞋勾在床脚的支架上,跟同事的帆布包缠在了一起。

后来换工作打包时,我把它折叠成半人高的长条,拎着走在阳光下,帆布被晒得暖暖的,金属支架碰撞的轻响里,还能想起当初组装时,说明书上的折痕被我反复按出的弧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