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0无锡惠山古镇

2025年4月20日,谷雨,出发!

结束了35年的工作生涯,从此开启生活的新篇章!在弟弟贴心精心的安排下,在一路伴随着“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的欢歌笑语中,我们四人于下午3点半到达无锡惠山古镇。

对于无锡,我只是多年前路过住过一晚,早已没有了印象。惠山古镇,也只是在古镇介绍中看到名字,听弟弟说,看过惠山古镇其他古镇基本不用看了,它集人文与自然一体,文化厚重,一个祠堂接着一个祠堂。

也许是礼拜天的缘故,也许一直如此,人堪比小长假,我们难以想象五一时的人流情景。不愧被誉为“太湖明珠”。一个正常的礼拜天,古镇人流都摩肩接踵。

我们随着人流涌向古镇,果真如弟弟所说,这里的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座古祠堂、每一眼清泉,都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人文与自然在这里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乐章。

踏入惠山古镇,仿佛一脚迈进了历史的长河。古镇的街巷,是岁月的脉络。脚下的青石板路,被无数行人的脚步打磨得光滑,它们安静地躺在那里,却记录着古镇千年来的人来人往。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映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祠堂。这些祠堂,它们不仅是建筑,更是一部部生动的史书,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传承。从唐代至民国,80个姓氏、180位历史名人的故事在这里汇聚 。范文正公祠中,仿佛能听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浩叹,那是一种心怀天下的博大胸怀,穿越时空,撞击着每一个来访者的心灵;李绅祠让人不禁想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位唐代诗人对民生的关切,通过这短短诗句,在岁月里回响。祠堂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江南韵味,白墙黛瓦,飞檐斗拱,木雕、砖雕、石雕精美绝伦,每一处细节都倾注着古人的匠心与智慧,展现着江南地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湛技艺。

沿着石板路前行,不远处便是惠山寺。这座古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历史的风霜赋予了它厚重的底蕴。寺内古木参天,香烟袅袅,梵音阵阵。大雄宝殿庄严肃穆,佛像慈悲祥和,让人在踏入的瞬间,内心便得到了宁静。寺中的钟声,悠悠地传出,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佛法传承与人间故事,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沉浸在这古朴的氛围之中。

与惠山寺相邻的,是闻名遐迩的天下第二泉——惠山泉。相传,这泉水是由唐朝无锡县令敬澄派人开凿,泉水甘冽可口,富含矿物质。唐代茶圣陆羽品遍天下名泉后,认为“惠山石泉第二”,从此,惠山泉便以“天下第二泉”的美誉享誉四海。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也曾留下“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千古佳句 。站在泉边,看着清澈的泉水汩汩涌出,仿佛能看到当年文人雅士在此品泉论道、吟诗作画的场景。那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在茶香与泉韵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而阿炳的那首《二泉映月》,更是让这泉水声名远扬。那如泣如诉的旋律,仿佛是阿炳对生活的感悟,对命运的抗争,与这清泉的流淌声交织在一起,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惠山古镇,这座江南的瑰宝,它将人文与自然完美融合。在这里,历史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鲜活的建筑、流淌的清泉、缭绕的梵音;自然也不是单纯的山水,而是与人文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美景。它是一部读不完的史书,一首吟不尽的诗篇,一幅赏不够的画卷。当我们离开时,留下的不仅是美好的回忆,更多的是对历史的敬畏,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这也许就是旅游的意义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