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欢乐颂》大热,就带热了一个词“原生家庭”。其中,最为引起关注反响的,莫过于樊胜美的家庭处境。
她是艺术作品中的一种极致,但不可否认,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确有此事。
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强烈反响也莫过于在社会进步的今天,还有女性受家庭捆绑如此受到吸血、压榨。
抛开艺术作品不谈,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原生家庭的影子,每个人都在继承与遗传自己原生家庭的模式。发觉其劣势只能力争减少其影响,但却很难避免。
什么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即指父母的家庭,儿子或女儿并没有组成新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泛指原生家庭。
换句直白的话就是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对长大后有直接影响。
很多人远离家乡不仅仅是为了打拼事业,有时也是为了逃离原生家庭的影响。但是,逃得掉么?
1、
相识一位美女。
因为肤白人美,气质俱佳,从小到大经常是一书包一书包情书往家里带。来者不拒,但很少看,对爱慕者的情书不拒绝、不答应、不回复。
碰上聊的来的同学坐车尾回家也不是了不得的大事,大大方方也不避讳家长老师。
碰到好事的告诉家长或老师,她也不卑不亢,应对自如。冷冷的范儿,反倒激励学长学弟前赴后继,然而依然没人入得美女的眼。
美女不光人美成绩还很好。高考时,一举考入京城高等学府,让父母脸上颇为有光。
父母宴请好友同事,她也鲜有出席。即使去了也是淡淡的,礼貌有加但却疏离。
研究生毕业后留京,嫁大学同学,家庭幸福。
那美女生生活成了熟悉她轶事阿姨们口中的“没耽误恋爱,没受家里影响,没耽误学习”的典范。
故事到此也没啥特别的对不对?
但是,没错,就是这个但是。
美女的父母婚姻状况非常非常差。爸爸妈妈彼此都以最差的面目给她上演着婚姻的另一种样子。
从她很小的时候,便开始了爸爸不停外遇,妈妈不断打小三的生活模式。
那个年代,美女的父亲在当地也小有地位,对女人又颇为喜好,母亲深受刺激,被激发出无限潜能。刚开始是追小三、打小三,而后就是喝醉了暴打渣男。或许心中的底气来源于父亲因为有职务在身,所以不敢离婚而越发放纵。厉妻的名声越发响亮,周围人由刚开始对其母亲的同情而后变成如此泼妇、男人找小三也是应该的言论。
美女的父亲职位越升越高,俩人打得越来越激烈,彼此折磨。成天家里都是锅碗瓢盆乱飞,衣服头发乱扯,上演各种全武行。
有时美女下晚自习还没到家就被邻居阿姨接走。
美女什么都不问,默默跟着邻居回家、洗漱、吃饭、睡觉,第二天正常上学。开始邻居大姨还苦于找个啥理由善意地骗女孩,让她不要担心,而后都不用苦恼了。美女压根不问,大概她早已知道之所以不回去因为家中早已打得没有落脚之地了。
美女上大学后,她父母还是离婚了,也闹得满城风雨。
不久后,她父亲娶了其中的一个小三,又生了娃。她母亲一下子没了之前打小三的强横气势,反倒常常想起官太太的种种优越来,继而想起男人的有些好,但又有些不甘心,甚至常常念叨着自己不应该那么轻易地签署同意书。
美女从考上大学那天起,就开始了逐渐逃离家乡的路。一路本科、研究生读下来,毕业断然拒绝家中父亲安排回乡的清闲工作,毅然留京打拼。
很快又毫不迟疑地卖掉了当时离婚后父亲给予女儿的房子去北京和自己的爱人一起买房子,从此工作异乡,与家乡撇的干干干净净,只有在过年过节时分带着孩子回母亲家住几天,和父亲吃顿饭。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努力摒弃一切父母的过去对其的影响,将自己置身父母事外,冷静而清醒地走着自己的路。
平日里,对于父母的行为,她不点评、不表态;父母以她作为彰显自己虚荣心的谈资,她不参与,也不阻止。那种感觉就宛若他们过他们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人生。
但当孩子出生后,她铁腕地坚决让孩子的成长教育按照自己的模式来。她母亲可以帮忙看孩子,提供生活上的照顾,但教育问题上不能逾越。曾经母亲因为隔代亲想要破坏规则,女儿毫不让步,即使翻脸也在所不辞。
回到故乡与父亲相聚,大多一起外出吃饭或者约在奶奶家的亲戚聚会,但却明确表示不见父亲的妻子及孩子。她可以理解父亲的行为,但不接受,也不允许那些过去及现在出现在她儿子的环境中。对她儿子来说,他有姥姥姥爷,只是他们不像爸爸妈妈那样住在一起,仅此而已。
她强硬的以自己的方式维护她儿子像其他孩子一样的童年生活,让原生家庭父母的一切阴影远离自己的孩子。
她说自己努力的全部意义就为了逃离自己的家乡,即使父亲可以提供优渥的条件也不要。家乡地方小,人言可畏,只要她回去,她将永远受人指指点点,背负父母的轶事过生活。
逃离了家乡,在外独闯一片天。她选择了与父亲不同特质的男孩子,虽然算不得帅气,但做事踏实对家庭忠诚,她也静心经营着自己的家庭,摒弃母亲身上的暴戾,对丈夫体贴有加,对孩子耐心满满。不招摇不攀比,做丈夫的贤内助,与孩子做朋友,岁月静好。
我不知道未来她是否会遇到她母亲一样的境遇,但至少当下,她逃离了她的原生家庭,而且,她成功了。
上一代的恩恩怨怨留给上一代去解决,但下一代的幸福,她来强力守护。
2、
最可怕的不是原生家庭的模式,而是,你压根没意识原生家庭中的劣势对你生活的影响。
小美是个优秀的孩子,从小到大父母信奉波折教育,以批评教育为主。
凡事只要是父母认为是错的或者与当下观念不一致的,便会以直接的方式指出。但说话的方式可能是冷嘲热讽或者不断唠叨,直至小美改正。
比如,小美小时候母亲认为女孩子不可以过分打扮,容易招蜂引蝶,于是,尽情包办小美所有的衣服。小美反抗则被训斥学生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要成天想着臭美;小美索性听从母亲的安排,不反抗又会在各种亲戚聚会中被母亲数落对美没追求,成天当甩手掌柜。直到大学毕业工作后亦然,小美未经训练,也曾尝试过买过一两件衣服,但总会被母亲挑剔眼光差。并且会在接下来好几次的逛街中,以各种不同款式、不同价位的衣服来对比小美眼光之差、价格之高的恶劣审美,甚至上升到以小美的身材如何能驾驭娇小型女孩的可爱风来各种说明小美的无审美、无眼光、乱花钱。
比如父亲对孩子的高标准与严要求。成绩提升开家长会回来也不见得喜,但成绩退步了回家被各种教育,上纲上线,哪怕退步人员中有小美的名字就是罪大恶极的事情,给父母抹了黑,让父亲丢了人,没了面子。
小美很努力,尽力去达到父母的要求。但他们就算对女儿很满意也很少在女儿面前称赞女儿,都是看到不足之处,然后通过训斥让女儿做到尽善尽美。l
父母的教育很成功。小美长成一个落落大方、彬彬有礼、艰苦朴素、不讲究吃穿,也吃得了苦的姑娘。上学阶段成绩一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也收获除父母在外的诸多称赞。
小美渐渐地也认可父母的方式,所谓“严是爱、宽是害。”原生家庭对小美潜移默化的影响,她却并未察觉,而且很多准则自己也奉为圭臬。
小美恋爱结婚都很晚,当初凭一时心动还未好好享受恋情,便被父母催婚。
对方又恰好是那种很老实很木讷的男孩子,对方父母也同样着急。婚前,小美觉得俩人个性似乎不合适,但和父亲提出延长婚期,被训斥女孩子想太多,老实嫁人比啥都重要。
小美的父母同男孩父母相差不多,都属强势做主式父母,但小美和男孩子却长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个性。
小美要做什么事情,同父母意见不一致,便会和父母通过深入交流,哪怕是噼里啪啦大吵一顿也在所不辞,不是说服父母就是被父母说服,后果自行承担;
男孩要做什么事情,父母意见一强硬便放弃接受,而后不顺利便归结于父母的阻挠,各种抱怨,个性消极。
婚前的矛盾到婚后不会消亡,只会愈演愈烈。小美属于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更严格的人。并且不知不觉间也继承了父母间的说话关心方式。
比如小美小时候摔倒了,她妈妈也心疼,但一张嘴就是“咋回事,眼瞪着瞅天,不看见啊。”小美扑扑腿,佯作坚强地说没事没事。
她妈妈又会补上一句,“驴皮像肉的,小闺女家的没个小闺女的样子。”。小美有点诚惶诚恐。
长大后才了解,训斥是母亲心疼自己、不舍自己的一种表达方式。看到家人生病或受伤,都是如此。她也习惯了在父母的训斥中感受爱。
那一代人对情感的表达方式热烈而含蓄,关系越好,训斥越强烈。
潜移默化,小美用着自己的方式爱着男孩。但男孩却不接受。
用他的话说,自己生病了本来就难受,还被各种训斥“咋生病了,就是不听话,非得要洗澡后吹空调”等等各种唠叨,让人不胜其烦。即使得到对方的悉心照顾也心生抱歉,似乎自己给对方添了大麻烦。
很多时候,说什么做什么只要被提醒就感觉似乎又犯了错,每天战战兢兢,似乎说不定哪个环节又被指责。
渐渐地,男孩在其父母的影响下,本来就懦弱不担事,面对同类型的小美又多了些反叛与无理取闹。这对严格要求自己的小美也是牢骚满腹。
男孩子责任感不强,婚后还追求所谓的独立性,同女性友人交往态度暧昧,又触碰了小美的底线。俩人性格差距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多,又涉及到要孩子还是丁克的原则性问题,最终分道扬镳。
这对双方父母都是晴天霹雳,但所有人都不清楚到底是啥缘由,包括小美和男孩之间,他们只是觉得彼此不合适,但却不知道到底哪儿不合适。
对于小美而言,她觉得男孩子的没有责任感、同女性友人暧昧不清、婚后枉顾自己意愿,单方面选择不要小孩是对婚姻的不负责任;
对于男孩而言,小美脾气大,动辄发脾气,让人难以忍受,而且毛病太多,诸多挑剔等等。
但事实上,所有和小美相处的朋友同事都觉得小美知书达理、逻辑清晰是个值得信任的朋友,是个有担当的人。男方虽然性格内向,但话不多,看起来也是个老实孩子。
初始听到这个消息,我觉得很遗憾。俩人都不错,却未能走到最后。
有一次我见到了小美的父母,很恩爱的两口子,但表达方式直抒胸臆。
鸡毛蒜皮,一两句话不对付,就开始嚷嚷,你来我往、唇枪舌剑,脸红脖子粗,让我一个外人尴尬万分,但转眼俩人就好了,啥也没影响。
被告知他们的交流方式就是如此,倒是直来直往,快意恩仇的,但确实有些吵。
小美说自己武逆父母的意愿除了决然选择离婚之外就是因为想换个环境而离开家乡。
她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听过很多很多的故事,渐渐地开始脱离家庭的影响活成自己的样子。
她开始正视自己,然后开始反思。
毋庸置疑,懦弱不担当的男孩不适合她,但自己长久从父母传承的方式也不适合她的婚姻。
明明是关心,为啥不可以好好说;明明牵挂对方,为啥要用训斥掩盖自己的心意。
再回家,听到父母火爆的交流,虽然烟火气息浓郁,但聒噪,小美觉得听着就好累,这是她之前从未意识到的。
大概距离远了,看得反而清楚了。
目前的小美正积极修炼自己,大胆做自己想做的事,尝试不同的经历,培养自己的喜好,规避自己的劣势,越来越自信了。
我们不可以选择自己的出生,自己的父母,但可以选择以何种态度度过自己的人生。很多时候,对自己的无知最可怕。
逃离家乡就摆脱原生家庭其实还是蛮困难的。就像樊胜美,即使离开了父母身边,依然难以抵挡父母要钱给儿子补窟窿的电话;
有些印记是种习惯,就像关关,即使没有父母耳提面命,她也是个乖乖女;
还有影响是深入思想深处,就像小蚯蚓,即使社会发展了,她也认为不是处女的自己对不起重视处女的应勤。
但远离家乡,他们的思维会因外界环境、自身的觉悟而发生变化,或许会纠正原生家庭的劣势。至于程度如何,就看个人的悟性与修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