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天《品格的力量》读书笔记4.29-念慈

【摘要1】在对幼儿教师进行调查时,他们一致认为,他们面对的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不是不知道字母和数字的孩子,而是那些不知道如何控制情绪或是在被激怒后如何让自己安静下来的孩子。

【感悟】多年的教育经历深刻印证了这一点。孩子学得慢可以耐心地教,但是遇上不会控制情绪以及被激怒后完全失控的孩子,经验不足的老师是真的束手无策。记得大学毕业后刚到多闻时,任教的班上有个小男孩,常常会因为一些事情,比如别人碰到了,或者别人提醒他书本该翻页时,会马上情绪爆发和失控。一个5岁的孩子可以失控到紧握拳头,呼哧呼哧大口喘气,可以失控到拿起触手可及的东西(包括桌子、椅子、书本、书架)就远远向人砸去,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极力地泄愤。每次他情绪爆发后的教室就像战后废墟,那场面不止是狼藉。可是,一个5岁的孩子,一个同学间日常地互动何以升级为这么大的愤怒,这背后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很多父母应该知道,在孩子面前的情绪失控(即使不是冲着孩子的),仍然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巨大的杀伤力,在父母看来每一次只是大人间相互的发脾气,其实都是双倍叠加地指向孩子!父母情绪失控,是孩子看过恐怖级别最高的电影,不管到最后赢的是谁,输得最惨的都是孩子。

【摘要2】布莱尔发现,只有在母亲对孩子漠不关心或是无动于衷的时候,家庭暴力、混乱或拥挤之类的环境风险,才会对儿童的皮质醇水平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母亲在反应能力指标上得分较高[插图],那么,这些环境因素对孩子的影响似乎就会荡然无存。换句话说,高质量的母亲本身就可以为孩子构建起一道强大的缓冲器,抵御不利环境给孩子压力反应体系带来的伤害,这就像成年母鼠的舔舐和抚摸有利于保护它们的幼崽一样。

【感悟】有这样一个说法:每个孩子曾经都是天使,他们趴在云朵上,认认真真地挑选妈妈。一旦他们选定了一个妈妈,便会折断翅膀,光着身子,像一个一无所有的小乞丐来到妈妈的身边。他当然有害怕,害怕遇到大坏蛋,可是上帝告诉他:那里有一个你的专属保护神,无论你遇到什么危险,你的保护神就算舍命也会护你周全,这个保护神的名字就叫做——妈妈。

这个故事揭示了母亲守护孩子的本能(职)。

有一段时间很盛行“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句话,在网上看到过对这句话的批驳,说是这个社会对女性最大的骗局。我想说的是,其实,每个妈妈都是一个凡人,成为妈妈是自己的选择,这值得被歌颂,但是不要过分人为地这个角色增加太多苦情戏码。不管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我们首先应该从自己的这个选择中获得到快乐,体验到幸福,然后,再在平凡不过的日子里,给孩子日复一日的爱与守护,直至有一天他羽翼丰满,独自翱翔。不需要被放大歌颂,也不应该忘却责任、临阵脱逃。

【摘要3】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如果父母总是习惯于以最快的速度而且毫无选择地对婴儿的哭闹做出回应,那么,这样的孩子往往比那些经常被父母置之不理的孩子更加独立,而且在品格上往往表现得更加勇敢、刚毅。

【感悟】很庆幸,在小一出生后的这个阶段,我就是这么做的。虽然当时看的很多书都有说关于“哭声免疫”“延迟满足”等号称科学育儿的观点,但我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以保护孩子安全感为第一要务。


【互动】晚餐给小一做了煎蛋和云吞,小一路过看了一眼餐桌,说:

“妈妈,我今晚不想吃鸡蛋。”

“哦,好的。”

到了上桌时间,小一把小鼻子凑近煎蛋,发现好香喷喷,迫不及待拿起筷子夹了一块尝了起来,我淡淡地说:

“咦,妈妈刚才好像听到一个小朋友说不想吃煎蛋的。”

“是的,妈妈,可是那个小朋友不是我。”

“啊?那是谁?”

“那是个陌生人,她已经变隐身离开了。”

“喔,原来是这样。”

“是的,妈妈。现在她已经回到了她自己的家,她妈妈也给她做了同样的煎蛋和云吞,她发现真是太好吃了。”

“喔,原来是这样,那真是太好了。那我们就享用我们的晚餐吧”

“好的。”

最后,把所有的食物都吃了个精光。


【感谢】

感谢协助做午餐的老师们。

感谢蒲先生努力工作辛苦奔劳。

(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