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

今天是2025年10月23日,霜降,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一节气名称并非指“降霜”,而是形容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此时全国平均昼夜温差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气候特点

温差显著:早晚寒冷、中午较热,秋燥明显,冷空气活动频繁,江南华南地区气温起伏大,西北东北已现初冬景象。

物候变化:分为三候——豺祭兽、草木黄落、蜇虫咸俯,反映自然界进入冬季前的准备状态。

传统习俗

赏菊饮酒:菊花盛开,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登高赏菊为雅事。

养生进补:中医强调“秋冬养阴”,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传统,燕窝等滋阴食材受推崇。

霜降标志着秋季向冬季过渡,万物收敛,阳气下沉,阴气凝结。

霜降作为秋季最后一个节气,各地形成了丰富的食俗传统,以下为代表性食物及习俗:

一、柿子

霜降前后柿子成熟,福建、台湾等地有“霜降吃丁柿,冬天不流鼻涕”的俗谚。此时柿子皮薄肉厚,富含维生素和糖分,但需注意空腹食用易形成胃柿石,糖尿病患者及胃弱者应慎食。

二、萝卜

山东地区流传“霜降萝卜”农谚,白萝卜生食可下气消胀、润肺止咳,熟食则能暖胃驱寒,民间认为其“赛人参”。萝卜中的芥子油成分还有助降血脂、稳血压。

三、牛羊肉

广西玉林霜降早餐吃牛河炒粉,晚餐食牛肉煲,以牛肉补中益气、强健筋骨。北方则盛行“贴秋膘”,羊肉煲、兔肉等温补食材受青睐。

四、鸭肉

闽台地区有“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之说,鸭肉性凉滋阴,可缓解秋燥,霜降日鸭子常供不应求。

五、芋头

芋头霜降时口感细腻,煮粥可健脾暖胃,其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适合秋冬滋补。

其他如栗子、山药等润燥食物也常出现在霜降餐桌上。需注意不同地区习俗差异,如北京霜降涮羊肉、闽南食鸭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