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APP的体验创新
作者:王晨昕,班级:环艺1802班,课程:交互设计方法研究,指导:余永海。
选题围绕人们的娱乐生活需求,也是针对“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这类音乐App的体验问题,展开的用户体验分析和交互设计创新。是在满足人们聆听音乐的基本需求下,通过增加用户的购物体验、成就体验、社交体验,使用户的好奇体验转向兴趣体验。
一、选题介绍和基本分析
以网易云音乐为例的音乐类APP主要为用户提供聆听、下载、交流、发现及购物等服务。使用户不仅仅接触自己所喜爱的音乐,还可以满足用户的好奇体验和社交体验,甚至通过自身的参与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App出现前,人们的常见活动情境?
在该类APP出现之前,人们接触音乐的范围是有限的,只会去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歌手和风格去聆听,这就缩小了自己的兴趣范围;方式是被动的,在寻找新的音乐喜好时犹如大海捞针,没有兴趣圈可以去交流探索;并且难以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使聆听音乐只能作为一个人的事,缺少参与感和交流渠道。在这样的前提下,当今社会文化传播方式更加多样,音乐节等一些活动的举办扩大了人们的社交范围,更大的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和参与感。
本质上,人们想要获得什么情感体验?
透过现象看本质,人们的音乐活动包含了多种情感需求。
1、好奇体验
人类对事物总是抱有好奇,用户在使用APP聆听音乐时,总能接收到新的音乐风格和音乐人,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使他们进行探索。完善的音乐APP应该有适合用户个人音乐喜好的兴趣圈,也可以使方式不仅仅局限于线上,可以通过提供线下音乐活动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好奇体验。
2、兴趣体验
音乐类APP应该提供更加方便良好的探索方式,促使用户将好奇体验进而发展为兴趣体验。由好奇到兴趣,再产生新的好奇,这样才能使用户长久的“驻足”于APP。
3、社交体验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音乐类APP不仅是一个播放软件,更是一个社交软件。用户在使用音乐APP时,通过评论、建立兴趣小组、线下活动等来实现社交体验,甚至可以通过上传自己的音乐作品和乐评来实现自我体验和成就体验。
重新定义:网易云音乐App
网易云音乐APP有可能成为我们的音乐圈子。网易云音乐APP作为一个比较完善的软件,想要在众多音乐类APP中脱颖而出,应该具备一些其他APP没有的,更符合用户体验的功能。在分析调查之后,我认为可以加入“票务”功能,和大数据下更加符合用户个人的音乐库。
如图是网易云音乐近期的首页,已经有了票务服务,但是没有进一步的查询其他线下活动的专区。进一步优化“票务系统”不仅是给用户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更是满足了用户的一部分需求——兴趣体验、归属体验、社交体验。例如用户通过网易云音乐更加合理的票务系统(网易云也可以根据用户音乐喜好进行推荐)购买并参与线下音乐活动,将好奇体验引导为兴趣体验,亲身的参与经历也可以获得更好的社交体验和成就体验。对于网易云音乐来说,票务服务是大多音乐类APP所没有涉及到的,将此项进行优化定可以给予用户更好的体验。
二、发现问题:调查现有解决方案的情感体验问题
1. 现有App方案的活动情境。
从网易云音乐等应用来看,主要的活动情境有:
(1)好奇情境:对某种新的曲风和歌手产生好奇,想要尝试新的音乐,或者对于喜欢的歌手最新作品或活动非常感兴趣。发生率高,重要。情感体验:有满足好奇心的满足感,审美体验有,好奇兴趣体验有,成就体验无。
(2)分享情境:想要把自己喜欢的音乐分享出去,得到更多的传播以及与他人的交流。发生频率高,重要。情感体验:满足感较好,审美有,好奇无,成就无。
(3)社交情境:用户在使用网易云音乐时,可以发布自己的音乐作品,也可以通过创建兴趣圈子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线上和线下社交。发生频率不高,重要。情感体验:成就感,审美体验有,影响力有,归属感有。
(4)购物情景:通过网易云音乐提供的票务服务来延伸用户的体验,实现用户的线下体验,不仅是购物体验被满足,也为用户的社交需求创造条件。发生频率不高,重要。情感体验:好奇体验有,审美体验欠缺,满足感有。
2. 逐类分析情感体验。
按照情感体验分类,逐一核对现有App的情感体验,从发生频率、情感的积极消极、唤醒水平高低等方面,发现情感体验不足之处。
(1)生存体验:发生频率低
该类APP作为休闲娱乐类软件,主要用于满足用户对音乐的需求。生存体验涉及较少,但在审美需要新鲜感时会引起缺乏感,缺乏感越高唤醒越高。
(2)好奇体验:发生频率高
其中积极的好奇感存在,唤醒水平低或高。消极的失望感也存在,唤醒水平低或高。
用户在使用音乐类APP时已经不满足于只是播放音乐,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体验。通过搜索、音乐排行榜、私人FM等获得好奇体验,但方式比较被动,唤醒水平低。
(3)成就体验:发生频率较高
用户在对音乐进行评论、发布自己的翻唱、音乐作品时,获得他人的喜爱、转发会从中得到成就体验。网易通过用户的听歌时常来提升等级,也可以使用户从中获得成就感。
(4)兴趣体验:发生频率很高。
其中积极的喜欢感存在,唤醒水平低。消极的厌烦感也存在,唤醒水平高。用户的好奇体验在得到满足后一般会进而发展为兴趣体验。兴趣应该更加的“量身定做”,用户通过关注自己喜欢的歌手和订阅喜爱的电台,可以满足用户的兴趣体验。这就要求APP的推荐更加“精细化”“个性化”,推荐的作品要满足用户的个人兴趣。这样才能吸引用户长时间的使用下去,防止消极厌烦感的产生。
(5)自我体验(自信、自尊、自豪和自爱):发生频率一般
用户在网易云音乐上发表评论获得点赞、发布音乐作品受到转发及关注,可以从中获得自信和自豪感。但是缺少相关的话题和音乐圈子,使得用户的作品传播范围变小,会影响自豪感。
(6)依恋体验:几乎没有
(7)归属体验:发生频率一般
用户在网易云音乐上发布自己的歌单和作品,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归属感,同时通过参加线下活动,与音乐同好更加近距离的接触,形成自己的圈子,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归属感。
(8)影响力体验:发生频率低
(9)审美体验:发生频率一般
网易云音乐作为一个较为完善的音乐类APP,不仅为用户提供音乐聆听和用户间的交流。通过推送一些活动和具有人文气息的专题,使用户从中获得积极的审美体验。
(10)道德体验(赞赏、荣誉、幸福):发生频率低
(11)理智体验:几乎没有
3. 提出体验的创新目标。
提出问题,即提出最值得改进的情感体验问题,作为创新目标。
(1)兴趣体验和社交体验:
现在社会娱乐活动离不开社交活动,网易云音乐作为一个音乐类APP必然要考虑到用户的社交体验,亲和、归属感等情感体验。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使用APP过程中构建兴趣圈增加用户的社交体验,另一方面网易云音乐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或者将票务服务继续深入,提供良好的线下活动,增加用户的社交体验。
(2)成就体验和自我体验:
网易云音乐在对于用户的成就体验和用户体验方面比较薄弱,没有营造出合适的环境来满足用户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用户发布作品之后,被其他用户的关注度少、互动量小都会导致用户感到失落。网易云音乐可以通过定期的音乐活动和话题,将用户汇聚起来,为用户的作品增加热度和传播量。以及用户参与线下活动,例如见面会、音乐节等,可以进行分享和流行的“打卡”,也增加了用户的成就体验。最好的体验是来自大家认可的自豪感,做好了这一部分一定可以增加网易云音乐的用户黏度。
三、寻找思路:选题的活动分析
围绕情感体验目标:社交体验和兴趣体验、成就体验和自我体验,分别列举人们常见的活动情境,描述行为细节,包括爱好的、习惯的行为。然后,分析哪些具体情境提升了体验,哪些不利于体验。最后,提出值得借鉴的创新思路。
1活动分析:动机和体验
(1)查看近期音乐节活动送的票务信息,动机:想要获取某些特定的信息,情感体验:好奇体验、满足感、审美体验、成就感
(2)和一起购买音乐节票务的用户组群,动机:和用户交流,获得更多关于音乐节的信息,情感体验:好奇体验、社交体验
(3)去过音乐节后在自己的成就表上打卡,动机:想要记录自己的音乐节活动时间,展示自己的活动信息,情感体验:成就体验、自我体验、影响力体验
2初步确定活动目标和体验目标
经过对网易云APP活动分析,网易云APP值得创新的主要活动为:
(1)在APP中添加票务功能,目标:兴趣体验、好奇体验
(2)在票务功能内添加兴趣圈模块,目标:兴趣体验、好奇体验、社交体验
(3)在票务功能中添加打卡功能,目标:自我体验、影响力体验、成就体验
四、体验创新:新App的功能设想
针对每一项活动目标,展开具体的功能设想。
1、兴趣体验、好奇体验
常见生活情境:将爱好由线上发展到线下。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各种音乐活动和音乐节越来越受到音乐爱好者的喜爱。之前我通过网易云音乐APP购买过音乐节的票券,网易云音乐的票券一般设置在音乐人主页,这就使我们追求线下活动的行为变得“被动”,导致我们会错过喜欢的演出或者发现新的音乐喜好的机会,购买体验也较差。
分析原因:能够快速获得票务信息是关键,设置专门的板块专门提供地区最近的票务信息,使人们能够快速的浏览相关信息,获得信息,方便快捷的买到音乐节的门票。
具体功能设想:设置专门的票务板块,提供更加系统、专业的服务。使用户能够及时接收到演出活动信息,将用户的行为由“被动”变“主动”,才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好奇体验和兴趣体验。
2、社交体验
常见生活情境:结交长期的音乐同好和圈子。在生活中,我们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从而发起“及时”聊天,这种聊天可以引起我们对他人的好奇和兴趣,一但志趣相投就想要与人深入了解下去,这样我们的朋友就产生了。在票务板块中买到我喜欢的音乐节的门票后,遇到和我同行的朋友,可以通过对话交流扩大交友圈。
分析原因:形成圈子是关键。在购买了票务之后,能够快速找到与我兴趣相投的朋友,从而可以进入更加有趣的交流中。
具体功能设想:网易云音乐APP在购买了票务之后,可以看到同样在这个平台上买到相同票务的用户,并且可以选择组建或进入聊天室(兴趣圈)中进行交流,从而获得更多关于音乐节的信息并结交更多有趣的朋友。
3、自我体验、成就体验
(1)常见生活情境:音乐节活动打卡。在参加某次音乐节后,想要在APP中记录这天的行程,在之后的这类行程可以形成一条时间线,不仅可以成为自己很好的会议记录,也是向其他用户展示自己的一种方式。
分析原因:能够打卡是关键。人们的活动和参与热情一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要想使用户更加“依赖”网易云音乐APP就要使用户参与进来,进行记录和展示,从中获得成就体验和自我体验。
具体功能设想:在票务模块中添加打卡功能,可以通过图片、文字或短视频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音乐节之旅,并通过一系列的记录活动行程一条专属的音乐节时间表。同样也可以选择公开,向更多的用户展示自己的音乐节之旅。
4、总结思路:新App的功能模块、设计想法和体验目标
App名称:网易云APP票务功能板块。活动定义:将围绕购买音乐节门票(票务)、和参加同场音乐节的用户成为好友(兴趣圈)、展示自己的音乐节活动(打卡)为主要情境展开创新。
情感体验目标:好奇体验、兴趣体验、自我体验、成就体验。
初步规划:票务、兴趣圈、打卡,三个模块。
“票务”模块,更加完善的票务服务,可以根据地区、时间甚至根据用户的爱好,清晰的列出线下音乐活动,使用户不会错过自己想要参与的活动,满足更好的购物体验背后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兴趣体验。
“兴趣圈”模块,在票务功能中,用户购买票务后可以选择是否进入本次票务的兴趣圈,该兴趣圈内是为购买了本次票务的用户提供的,依据节日、活动等“制造”话题,吸引用户参与进来,用户也可以自己制造话题,由此创造出交流音乐和社交的开始。
“打卡”模块,在票务功能内加入票务打卡功能,可以通过图片、文字或短视频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音乐节之旅,并通过一系列的记录活动行程一条专属的音乐节时间表。同样也可以选择自己可见、好友可见或所有人可见。
五、情境故事:功能模块的交互设计
围绕体验创新的思路,重新构建活动情境,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回避消极因素,并通过故事讲述出来。
1.票务模块的主要情景:
(1)票务模块流程:在工作了一周后,想利用闲暇的周末时光参加一场音乐节放松心情,打开网易云APP票务板块,浏览了杭州和周边城市近两天所有的音乐节活动,并获得自己感兴趣的音乐节信息,最后直接在这里购买了音乐节的票务。省略了之前各种网站查找信息的麻烦。
(2)文字交互流程和对象:APP打开--进入主页;点击个性推荐--点击票务进入票务页面;点击购票进入购票渠道;选择定位/风格/时间或直接搜索选择演出;点击购票--进入购票系统,下单完成购票。
2.兴趣圈模块的主要情景:
(1)兴趣圈模块流程:在购买的音乐节门票之后,想要了解本次音乐节的更多信息,也想要认识更多参加本次音乐节的朋友,点击进入兴趣圈,这里有很多同行之人,还有很多有趣的讨论。
(2)文字交互流程和对象:APP打开--进入主页;点击个性推荐--点击票务进入票务页面;点击兴趣圈进入兴趣圈;点击本次演出圈子/歌手/风格进入兴趣圈。
3.打卡模块的主要情景:
(1)打卡模块流程:在参加过音乐节之后,在我的主页中通过文字、图片或短视频来记录本次的音乐节之旅,发布后可以展示在我的票务信息中,与我之前发布过的票务信息形成一条时间线。成为我回忆的一种方式,也可以展示给更多想要参加音乐节的用户,分享更多关于音乐节美好的记忆。
(2)文字交互流程和对象:APP打开--进入主页;点击账号进入账号页面--点击时间轴(根据购票信息自动生成时间轴)。
六、原型设计
(一)板块框架
1.网易云音乐框架分析
2.网易云音乐“票务”功能模块框架分析
3.网易云音乐个人“时间轴”模块
(二)主要流程和界面
主要流程一:购买票务。进入网易云音乐APP——点击个人推荐——点击票务进入票务系统——根据需求浏览演出信息——购买票务。
主要流程二:查看个人时间轴。进入网易云音乐APP——点击账号——打开个人主页——点击时间轴——查看个人“打卡”成就。
七、界面设计
1.网易云音乐首页界面
2.进入票务系统时的页面
3.个人账号页面
个人课程总结:
本学习交互设计这门课程对于我来说收获非常大。以前对于交互这个词只有一个朦胧的概念,觉得一个APP用起来感觉好就是交互设计做得好,而通过这门课程,了解了交互设计的目的、出发点,也通过评测设计的实践,对交互设计的流程内容,关注重点有了一定程度的学习。
对于本次我选择评测的音乐APP来说,首先结合自己和周围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及产品期望,确定购票体验优化及音乐圈优化两个方向。从一个使用者角度出发,经过老师指导的方法思考用户需求,并通过设计工作满足需求。本门课程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交互体验知识上的学习,基于用户体验出发,设计产品并预测产品的这种思考方式,也对我在其他的学习工作中有很强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