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8日是第26个全国高血压日
今年的活动主题是
“健康生活,理想血压”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27.5%,也就是大约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高血压患者,患病人数约为2.45亿。很多人觉得高血压是老年病,然而最新数据显示,35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超过了7000万。如果发现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容易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
2023年全国高血压日宣传要点
一、预防高血压,从每一天做起
(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1.限制钠盐摄入:钠盐摄入过多,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长期限盐可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我国居民平均食盐摄入量超过9g/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建议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
2.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可导致血压升高,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减轻体重,腰围男性控制在﹤90cm,女性﹤80cm。
3.适量运动:运动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建议根据自身条件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或骑自行车),同时进行适当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
4.戒烟:吸烟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戒烟(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
5.戒酒:大量饮酒使血压升高,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推荐高血压患者不饮酒。目前在饮酒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戒酒。
6.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二、血压超过130/80mmHg要开始积极关注
1.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并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2.血压超过130/80mmHg以上即应引起关注,随着血压的升高可能带来对于心脑肾等器官的危害,应及早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已经出现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三、控制高血压,保护心脑肾
1.高血压最主要的危害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积极治疗,控制血压。治疗策略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2.所有患者应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血压或直接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
3.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血压仍无法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接受降压药物治疗。
四、平稳降压,长期达标
1.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鼓励选择每天服用1次的长效降压药物,以确保平稳降压,需要联合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建议优先选用单片复方制剂。
2.血压达标标准: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年龄在65-79岁的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可控制至140/90mmHg以下。
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的关系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人体内的肠道菌群与高血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肠道菌群是指居住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这些微生物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血压的调节。一方面,某些菌群会产生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在人体内可以调节血压。短链脂肪酸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血压,如抑制血管收缩、调节肠道钠吸收等,从而降低血压水平。
另一方面,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进而对血管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增加高血压的风险。当肠道菌群失衡时,可能导致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破坏,使得内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发炎症反应。这些炎症因子可能对血管造成损伤,最终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高血压治疗新思路
PART.01:高纤维饮食或补充醋酸盐
高纤维饮食或补充醋酸盐可以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益生菌的数量。高纤维饮食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等,这些食物可提供肠道菌群所需的营养。另外,醋酸盐被认为能够作为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PART.02:益生菌补充一些研究发现,补充益生菌(有益的肠道菌群)可能对降低血压有益。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产生有利于降低血压的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等。
PART.03:精准菌群移植(PMT)
指将健康供体的肠道菌群通过智能肠菌处理系统制成混悬液或胶囊,采用精准化供-受体配型技术,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患者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以实现高血压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