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好,我能和您拍张照吗?”
……
“你看,我这朋友圈都是我和那些大咖们的合照!”
……
撰稿人大会是我首次为自己所追求的知识付费,为自己的黄金单身汉时期努力升值。
会场演讲结束后,有交换名片环节,其实就是合照,加微信,整个场面那叫一个热闹,刚刚还喊着饿死了叫着开饭的人群,此时也顾不得填饱肚子了,一个个争相跑去和几位老师挨个合影,那场面简直了!
然而一个圈子里总有那么一些特性独立的小个性存在,比如我懒懒地站着,比如散落在会场后台的冷眼观望的那些一个个“淡泊名利”的零散写手。
其实说到底合照不过是你追求名利追求向上的一种手段,但话说回来,你也不必羡慕别人舞台上的光鲜靓丽,那都是别人奋战后的血泪与努力。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这句话,我在今天的自由撰稿人大会实力体验那些所谓的成功与光鲜靓丽背后都是怎么样的故事,虽然这些不是他们主要的讲课重点,但却是我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地方。
《欢乐颂》编剧袁子弹老师通过对当下影视化文学的发展道出了自己的独特视角,提出了文学可视化的格局和热爱。
《知音》杂志编辑杨晓婷老师,对于知音期刊的高度分析和社会影响力的讲解,更是颠覆了我对知音杂志以往的认知。
《开心麻花》的主创,电影剧本专家李正华老师实力讲述关于电影剧本创作的市场和基本流程。
公众号大咖狄仁六、半仙幺幺以自己亲身经历实力讲述关于公众号的写作与运营。
等等,关于期刊、图书、剧本、公众号、涨粉、爆款文的种种写作技巧都在今天的自由撰稿人大会,让所有来的学员听到了技巧,学到了门道。
可事实是,我所看到的别人台上的成功,都是人家已经在台下苦练十年功夫,抛洒血与泪的成果而已。
台上一个个讲课的老师,有哪个是凭借着运气和天赋一步登天的?
在媒体圈子里打转许久的,磨练到今天这个位置的,哪个背后不是通宵写稿,熬夜改文,到天明?
就像武然老师说的那样,自动屏蔽熬夜有害身体健康的养生文,通宵达旦是常事儿。
所以人家获得的成功那都是人家应得的,也不必只在那儿感叹,为何96年的半仙幺幺都能在台上给下面几十岁的个行业精英们来讲述她自己的爆款文写作经验。
有志不在年高,那是人家的实力在那里,有野心的女孩儿真正拼起来的时候,一定不会比你几十年磨在一个岗位上混吃等死的上年龄的人差在哪里。
所以对于台上老师的侃侃而谈,到我这里也只有技巧干货记录了,所谓的名人合影一向是不太习惯的。
客气点说,若是两人的信息高度不对等,你加了人家微信,人家也不一定真正跟你产生所谓的朋友关系。
就像之前看到一个公众号的文章,说他的朋友老在朋友圈晒自己和谁谁谁合影,和哪位大咖是好友,好像他就整天活的特别励志,比那些普通人似乎看其来要强太多,因为他能接触到很多平常人接触不到的圈子,可事实是越是有本事的人,真正牛逼的人,他们对于这些名人效应的追求就会越看的越淡,内心的强大会更加表现出来外表的云淡风轻。
这是一个人内在的气质修炼,更是外在的气场体现。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的能力高低,内心现状,所以别人的人生不可复制,你更是人间独特一枝花。
与其在参加各种场合争着抢着和名人合影,晒在朋友圈等评论,等点赞,还不如默默地提升自己,争夺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就像做编剧的几位老师李正华、武然、蒋振东、冯珺等都多多少少提到了关于话语权的问题,当然基于行业乱象,可能编剧圈子问题会稍微多一些,但事实也确实如此,当你还什么都不是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有话语权,说白了,就是没什么真本事,那这个时候,你抢着和那些大咖合影,除了励志的自我激励暗示之外,恐怕也只剩下去那些还不如你的圈子里炫耀了吧。
在会场,你可以是学员,像小学生听课一样,听老师讲述你想知道的东西,一结束,赶紧拍合照、留影纪念,美其名曰,是向高人学习,其实那些合照真正的用途都用来做什么了,我不说,恐怕你自己也心知肚明了。
其实,若是你太在意那些镜头前面的故事,就越是说明你内在的本事没有修炼到家。
这是句大实话,你若认真,那便是实力打脸。
作为一个没有能力和那些大咖平级或者差一两个等级的中级菜鸟,我是感觉得有个分寸,不能老是拿着别人的成功作为自己炫耀本事的资源。
其实也还是有一点点自己的小情节在,总是要拼一口气让自己成为信息对等的朋友结交而不是腹中空空而去舔着脸上赶着结交所谓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