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了《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1)、(2)仿若走入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历史世界,内容跟读书时期学的历史相接近而不全同。客观地评价,它可以作为一本很好的中学历史课外补充读物。当然,对于中学时候“两耳不闻课外书,一心只读教材书”的我来说,还是75%的吸引度。它帮我梳理了各朝代的建立与灭亡顺序(偶不背朝代歌);更新了我的想当然的历史常识错误——并不是每个朝代都是汉人建立的,但每个朝代传承的都是中原汉文化。最大认知改变是,历史教材书上写的骄奢淫逸的皇帝并不都是不理朝政,一事无做,比如隋炀帝杨广。
1、历史朝代顺序梳理
2、隋炀帝杨广的部分认知重置
杨广,谥号隋炀帝,古代谥法,去礼远众称“炀”。儒家的道德最强调的是“礼”,而谥号是对一个帝王的评价总结,用“炀”直接评价杨广“去礼”。这显示在儒家为主流思想的中华民族下,杨广是“无礼”之人。对一个人有了的“无礼”认知之后,人们就会抓到蛛丝马迹后不自觉地去特意寻找符合认知的事例来强调这个人“无礼”的各种行为,比如大家都熟知的杨广霸占父亲妃子(其实杨广游牧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繁殖少,在继承父亲位置后可以同时“妻后母”,但在中原儒家文化下便属于“不伦”),多次豪华队伍下江南,各处兴建宫殿等骄奢荒淫、劳民伤财的行为,经常被放到台面上来加深其“炀”的评判而忽略了他所做出的朝堂政绩。
其父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之后,减轻赋税,鼓励农业生产,严刑峻法,规范社会秩序,开创了“开皇之治”,为国家积攒了国力。杨广继位后,在国力日渐昌盛下,统治前期也是属于勤于正事的英明君主。杨广一生办了两件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大好事:①杨广修好了横过来“人”字形的隋朝大运河,方便了粮食、货物南北运输,加强了南北交流,在大运河沿岸出现了商业发达的城市,使得人们和国家都收益良多,对中国统一、繁荣经济、增强国力都有极大好处;②杨广西征侵扰河西走廊的吐谷浑并在张掖焉支山下举行了外交与商贸盟会,连接中原与西方世界的丝绸之路再度畅通,让中原王朝与丝路沿途各国的政治、经贸、文化交流得到了全面恢复。
不可否认的是,杨广的壮志雄心使得国家超负荷运行,给底层百姓带去了深重的苦难。致使底层百姓生活艰难,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但是现今的我们不能片面的、一维度地来评价他,单纯知道杨广的骄奢淫逸和为百姓带去的苦难,而忘记了他做出利在千秋的大实事。无论对于一个人还是对于一件事,都要有趋向地从多方面、多维度去看,避免认识的狭隘,减少偏见。
个人浅识:我又想,其实,我觉得杨广在历史上的形象被如此黑重于白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在他手上亡了国。像秦始皇的焚书坑儒,造长城,征南越,建阿房宫,汉武帝的肆意扩张领土,追求长生不死之术,同样耗费大量国力,也为百姓带来了苦难。而且对于当时杨广做的两件大事一点不比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等,汉武帝驱逐匈奴等来的差,但在历史上,秦始皇和汉武帝被赞赏为主,而隋炀帝只能被冠以昏君。以上可见,无论做什么事,时间点很重要!亡了国,走了最难堪的一条路,那所做的所有成就将不值一提,功并不能抵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