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昨天在一个平台学习,听到答疑老师一直在和一位90后沟通。90后现在拿着2000多块钱工资,他一心想辞职到这个平台来发展,但是老师不支持。
老师认为,你现在还没有保障的时候,为什么要辞职呢?辞职之后,你的工作并不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样子。也就是一切都在未可知当中,也不能马上保证找到更高的工作收入,那你的生活来源怎么办?你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怎么办?
这些都是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可是,可是90后就一心想辞职,他说辞职完了之后,我才能够一心一意,在这个平台发展,如果说,我现在这个样子,每天都要上班加班,我没有时间学习,我怎么弄?
老师说你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早晨的时间,哪怕每天学一点点,但千万不要说辞职了,等你羽翼丰满之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凡事都要考虑的周全一些。
年轻人似乎很乐观,他就觉得,我在这个地方,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够把什么事情做起来,说的非常的有底气的样子,但是老师还是对他说你要慎重,不要盲目的乐观。很多事情大多会出现意料以外的局面,如果没有预设心理,就会速手无撤。
有时候我们羡慕年轻人的冲劲,他们无忧无虑,只要想做什么就往前冲,他们有犯错的本钱。
而中年人觉得,你不要一味的往前冲,你要看好了再选择,不然的话你很容易会掉到陷阱里去。
很多过来人不希望年轻人走弯路,可是有时候年轻人走点弯路未必是坏事,他只有走了弯路之后,才能够知道,哦,这条路走不通,我要想办法,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慢慢一点一点成熟,但是中年人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让年轻人把这个过程给省略了,他们希望年轻不要走弯路。
其实适当的走弯路,会引起他对人生的思考,也会对百折不挠后的收获而倍感珍惜,太一帆风顺了,对不确定因素他没有规避的心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很慢。
“孩子,我这是为你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我是过来人,我知道什么才是对的!”
“你现在恨我,长大了你会感激我!”
“现在如果我不提醒你,将来你吃亏了就会怪我!”
但这样的话不知道你听过没有:
“关于这件事,孩子,我并不比你知道得更多,你得自己去尝试!”
“我不能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你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也许你是错的,但谁又能次次都对呢?我也做不到啊。”
这是两种思维导向,您觉得哪种更能让人接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