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的基础理论和逻辑(3):万物一体之仁

  阳明先生在《大学问》里解答“大人”是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岂惟大人,虽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顾自小之耳。。。。。。 从这一段话里我们知道,人心的仁本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形骸间不分你我,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并且我们也可以从这一段话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那个与万物一体的仁本并非是某种信仰或追求,而是一种存在的事实。正是这个缘故,所以即使是小人也有这样一个仁本,只是他们平时局限了自己的本心而已。

      那么作为一种存在的事实,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这样?

      我的前一篇文章已经论证了人的心智在本质上是无善无恶的。那么在这个无善无恶的前提下,人心智的种种妙用在发动的时候便不区分物我,无亲疏,无内外,无身家国天下,万物浑然于一体。这个可能很多人难以理解,我拿“爱”这种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能力来举例吧,当“爱”是无善无恶的时候,那么它就不会去区分什么该爱什么不该爱,当它不区分什么该爱什么不该爱的时候,那么作为一种“爱”的能力在发生作用的时候便是万物浑然一体地爱着,并不局限于只爱“我”或某一物。

      而作为妙用无穷的心智,不独独只有爱的能力是如此,它所有的能力都是如此,由此而构成一个人万物一体的仁本。而作为人的仁本,在自然的、没有私意间隙的前提下,“我”是怎样对待自己的,“我”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去面对万物,如同阳明先生所说:是故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是其一体之仁也,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学问 原文 吾师接初见之士,必借《学》、《庸》首章以指示圣学之全功,使知从入之路。师征思、田,将发,先授《大学问...
    无住居士阅读 13,208评论 1 12
  • 我路过一家美利达专卖店,想要调整一下刹车的灵敏度。店员很客气的让我把车骑进店里,反正店里也没什么人。 几个穿着车队...
    上帝板板阅读 567评论 4 8
  • 女儿昨天睡的好,今天早上早早起床了,女儿说想吃鱼,我特意请了半天假,中午给他做蒸鱼,我们做在沙发上看梦想改造家,他...
    流星_王丽阅读 89评论 0 0
  • 当时间满满流逝 当被问起十年前是何年 意识到十年前早已是2008 而不是1998 当年我们这批被称为“温室中成长”...
    苏农不吃冰阅读 234评论 0 1
  • 为什么春意融融,为何会有“散心”与“乱心”之说?恐怕还得从今天一天的行程说起吧! 上午没课,因为同是...
    潇湘夜梅阅读 23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