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发这无聊的等待时间,今天正式地写篇小学生作文。清晰记得小学时老师最喜欢让写这样的作文,可是我确最讨厌写作文。不是因为什么,而是因为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怎样一个人,她有哪些优点,她喜欢什么,她不喜欢什么,我无从下手。她在我的世界里就是一个小小的缩影,所以作为小学生的我勾画不出一个具体形象的她。她只是她,而不是我的妈妈。
1987年出生的我,当然记不清是什么时候离开妈妈的。后来妈妈说我出生三天就被送到姥姥家里,开启了离开妈妈的生活。当然妈妈也开启了自己离开孩子的生活,这种对婴儿来说还不能感知的分离应该是无痛的,可是对于妈妈,这种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无奈肯定是极大的痛苦。我当然不知道那个时候的妈妈是怎么熬过那些无边的黑夜?这当然是后话,我换位思考才能感知到的母爱。每当星期天她去看我时,一定一定是充满欢喜的。可是儿童时代的我确总是躲起来,并在她走后偷偷的望着远去的背影落泪也不去争取一个拥抱。这是多么痛苦的遗憾。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写到:“妈妈当然是比我承受更多的痛苦,在我双腿瘫痪以后”。妈妈也肯定比我承受更多的痛苦,在我离开她之后,只是这些她无处言,无法言,无人言。
我对妈妈的恨源于小学时代了。其实孩子的内心很简单,只是有了比较就会受伤了。孩童时期同伴的嘲笑与孤立是最大的伤害。所以那时候就一个答案,妈妈为什么不要我,为什么?没有沟通没有解释没有一切可以解开心结的时候,于是这恨就愈积愈多,多到无力承受。还记得高中时,我好多时候都想和爸爸妈妈大吵一架,吵到声嘶力竭的那种,吵到爆发的那种,吵到心碎的那种。可是我没有一次,没有一次能够做到。也许懦弱的性格吧,也许我根本不知从哪里开始,也许,只是这太多的理由和借口都没能为我解决这件事情。我拼命的读书,为的就是早点离开,可是就在紧张的高三,最最疼爱我的外婆离开我。正因为我在考试,妈妈就没有让我见最后一面,这也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这种恨真的是到了极限,那一刻我爆发了,我开始拼命的声嘶力竭的质问妈妈,为什么?那一年的春节,母亲在外面哭,我在里面哭,那一年的春节,我偷偷的逃离她的那个家,可是因为胆小怕黑,当然没走多远就被找到了。那一年的春节,我第一次感到孤零零的,第一次觉得热闹是她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于是我选择逃离家庭,选择自己默默的舔舐伤口,拒绝妈妈的帮助。妈妈只是默默的承受这一切。她知道她的女儿需要时间,需要空间,需要自己走过闯过才能明白道理。可是我不明白。我让妈妈伤心了。
与妈妈的真正和解是在自己有了孩子之后。俗话说不当娘不知父母恩。道理说了再多,不亲身经历就不能理解父母。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是同等的。很简单一句话,需要很久才能弄明白。当别人在我妈妈面前夸奖我时,我妈妈满眼骄傲,她每次和别人说起我时都是歉意,:“都会说小时候不在我身边,你看到老了,我又把她拽身边了”,说着说着就会哽咽。
所以现在我可以来写写我的妈妈了。
我的妈妈个子不高,身体瘦弱,小瓜子脸,但泛着红晕,头发不算花白,整体不像她这个年龄。
她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30余年。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读书没读够,就爱教书,就因为我没进过大学门,我必须要让我的孩子都走进大学校门,接受更好更高层次的教育。”在那个都还贫穷的年代,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我的妈妈凭借坚定的信念把我们四个女孩子全都送进了大学校门。我在想,我们能够进去大学校门,全靠妈妈瘦弱的身躯支撑。从这一点看,我的妈妈是一位开明的妈妈,她有着中国普通父母典型的特征,但她又有着超坚强的毅力和韧性,在这一点上我们几个对我妈真的佩服的五体投地。
我的妈妈心灵手巧,有的东西她一看就会做。她给我们用珠子穿手提包,用布匝手提包。旧东西,旧衣服她总能修修补补,拆拆缝缝的就变成个新东西。勤俭持家是本能,但是在这贫穷的日子里能过成浪漫的生活不更好吗?所以我的妈妈是一个很懂生活情调的人。我们小的时候,妈妈给我们理发,过年给我们做新衣服,给我们炸面叶,炸糖糕,这一点一滴的烟火气息无不透漏着妈妈的爱,润物细无声的爱。
每个妈妈也是从青春走过的,只是因为有了孩子才把青春弄丢了。每次跟着妈妈去参加他们的同学聚会,也能感知他们的青春过往。
这就是我的妈妈,一个普通的母亲,但是在我们眼里妈妈是一个很优秀的妈妈,她的优点八千字也写不完。她是我们的妈妈,我们最爱的妈妈,我们很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