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过年,看着春运火车站的人山人海,看着他们一个个激动不已的神情,突然有点羡慕,能对过年有这么强烈的愿望和激动的感觉,也是一种幸福呀!
作为一个80后,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年代!赶上改革开放,我们成了第一批留守儿童,等我们读大学,包分配取消了,等我们毕业,房价开始涨了,买不起房了。98年大水,03年非典,08年雪灾,12年谣传的世界末日,还有金融危机和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当然这些吐槽并不影响阿中哥哥是我最大的偶像,并且我允许他排在朱一龙前面,真爱不解释。
但作为留守儿童(当然现在更多),确切的说作为一个已经有了下一代的留守儿童,对于过年的心情会有更多其他的体会!据说从3岁跟爷爷奶奶,但乡下大多说虚岁,其实应该还不到,有限的记忆里经常都会有大妈大婶的来逗我玩,问我想不想爸爸妈妈呀,他们过年回不回来呀?说实话,你问我爸妈回不回来过年,我也不知道啊,在那个绿皮车,电视机在乡下还是个稀罕物的年代,买个票除了靠运气还得看黄牛的年代,回家过年着实艰难!所以过年爸妈基本是不回家的,学生时代,估计也就回过两三回吧,总之是不多的!所以没结婚前过年的记忆就是和爷爷奶奶下午做好饭,然后感觉10分钟就吃完了,没有太多的热闹和话题,总是冷冷清清。然后看着堂哥堂姐们跟爸爸妈妈们一起热热闹闹的过年,心里还是有点羡慕的!
写到这里,感觉很是难受,以前虽然冷清,但是和爷爷奶奶一块,爷爷奶奶总会做我爱吃的菜,心里还是很踏实,现在爷爷几年前走了,奶奶又年纪大了,耳朵也不灵了,打电话她都不知道我说的是啥,回答的牛头不对马嘴了……虽然过年我并没有那么期待和开心,但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充斥了我整个童年记忆,舍不得吃总要留点给我的零食,还有那每次离别的絮絮叨叨,转身离开的步履蹒跚!
工作成家后,异乡过年,正月回家拜年,来回的转车,对于晕车的人来说,实在是受罪,每次去当天的那两顿基本就只能喝水垫垫了!回婆家过年,听着他们家乡话讨论着有趣的话题,你就像个傻子一样附和,总有那么几次会觉的自己就像个外人!正月招待着一年见一次的亲戚,感觉这么多年好像没认全乎,对自己是个脸盲又有了新的证据支持。吃着不怎么习惯的特色菜肴,总觉得这年过的,也不过就这样,也没啥期待的!
年味越来越淡,成年之后,特别是女人,要下厨帮忙张罗年夜饭,招待亲戚,有种过年比上班还累的感觉!如果好的话,还有人搭把手,不好的话,累的腰酸背痛腿抽筋也是有的,别说为什么不去酒店,很多乡下过年的亲们应该懂得!特别是亲戚多的……你懂的,当然走亲戚,派红包,问收入,问工作买房没,房多大,被催生,催完一胎催二胎,总有那么几个“神仙亲戚”的问题,让你尴尬的想逃离!
想到20后已经出生,80后“大妈”已经哭晕在厕所,人间不拆,一直以为还年轻呢,这过年又得大一岁(老一岁),谁喜欢过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