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时间的朋友是在罗辑思维2015年的跨年演讲上,瞬间就成了罗胖的粉丝,从此开始关注罗辑思维的公众号,补每一期的节目,隔三差五买罗胖推荐的书,李笑来的这本把时间当做朋友就是其中之一。
看书名觉得这大概是本心灵鸡汤,可是刚翻开书作者就郑重地说明这不是一本鸡汤,也不是一本时间管理的书籍,更不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那这究竟是本什么样的书呢?用大概两天时间读完的,走神的时候觉得就是一个老师在语重心长的和学生分享自己人生的思考,专注的时候就主动自愿被洗脑,当然通读后觉得很多都说得很有道理,其中的某些也是自己之前误打误撞在实践的,效果确实不错。
越长大就会越明显的感觉到时间过得越快,作为23岁才大学毕业的女生,刚开始上班的前两年真的很焦虑,感觉时间一直在追着自己跑,年龄已然不小却要什么没什么,也是有理想愿奋斗的女同学,可太急反而走不远,因为想要更好的职位更高的收入,两年多换了三份工作,表面看确实是越换越好,其实不过是从一个行业的最底层跳往另一个行业的最底层而已,所谓的好不过是行业的自带光环。
当然适度的焦虑也是有好处的,在这两年里,曾经的金融白痴靠下班自学考过了五门证券从业,两门期货从业,一门注会,今年在准备考另外三门注会。很多人都建议去报培训班或者网课,可我真心觉得学习需要的其实是静下心来,自己好好看完一遍书的效果比去培训机构听老师讲的效果好太多太多。这可是我自己的切身经历,当初考投资分析的时候,因为非科班出身,一直觉的自己就是只小白,于是跟着网络上所谓的名师上课,花的时间丝毫没少,可是第一次考试就华丽的挂了,好好反思了一下,网络上的老师不过是照本宣科而已,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只能挑选一些重点出来,对于没有基础知识积累的学员来说反而会听得云里雾里。想清楚后就决定还是自学,把内容根据章节简单的做了下规划,一个月自学下来再去考,轻轻松松就过了。
开始工作后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自己也知道需要考证需要充电需要不断学习,可是看到砖头似的专业书籍就开始头大,啃两页就放弃了,还是小说来的容易些。我毕业后看书也是从小说散文开始的,刚开始都是很随性的想看就看一会,后来慢慢开始规划自己这一年要看完多少本书,分到每个月大概是几本,每天大概是几章,一年下来惊喜的发现原来自己也能看这么多书。于是需要充电考证的时候就把这方法迁移过来了,其实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计划,把最终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容易完成的小计划,剩下的就是傻傻的去坚持,当时间拉长到一定程度后就必然会发现有惊喜在等着你。
没有人能阻挡时间的脚步,也不要试图去通过压缩睡眠来获得更多的时间,这只会徒劳增加焦虑降低效率。前段时间我就尝试过,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看书,我曾企图每天11点睡觉,凌晨五点起床,我是一个自制力还可以的人,坚持了一周却发现进度丝毫没加快,反而由于效率降低了而使得进度更慢了,意识到得不偿失之后我又花了足足一周时间才把自己的作息调整回来。所以慢慢来,不要着急,欲速则不达。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加的是我们的积累,不管是知识上的还是心智上的,抑或处世上的,这些积累最终会体现在一个人的气度和格局上,对于一个博闻强识的人,这样的积累是呈指数级增长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万人而幸得名师指路,做时间的朋友,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