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一学期的人资课程,知道了一些,也忘记了一些,至于剩下什么,时间会告诉我的。
在今天最后一节人资课上,老师也不再吹水了,换成了我们学生来分享。在说分享之前,还是要感谢一下老师,他让我们有充足的机会上台演讲或做报告,只是让我们的胆怯、迷惘浪费了机会而已。但总是有那么几个人愿意上去分享的。
今天第一个上去分享的是我们班的学霸同学,本来她原定于上节课做报告的,但由于硬件的原因,推到了这节课。很意外地,她给我们报告的是关于机器人的事情,机器人的历史,机器人在教育、娱乐、家用、情感、、方面的应用,机器人的现状以及国内机器人发展的状况。由于对这方面不了解,因此对于她报告的内容很感兴趣。在报告中,我们知道世界第一间机器人主题的餐厅是开在中国济南,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城市都有了机器人主题的餐厅。除了应用在餐厅外,目前比较流行的是应用在制造业上,用机器人取代工人来从事一些简单、单调和枯燥的重复性工作,像包装月饼的工作,因此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很大一部分工人失业。还有就是目前国内的机器人市场不太乐观,因为很多核心零件我们是比不上外国的,但国家已经把机器人10年发展的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因此对于未来的机器人发展,我们还是可以展望的。至于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目前来看是不会的,因为机器人是需要输入程序才会做事情的,而我们人类是会处理很多突发的事情的,还有一个我们人类特有的能力就是:我们能毫无目的地吹牛,而机器人是不会的。
第二个上去分享的是一个旅游达人,不过这次她上去分享的不是关于旅游的见闻,而是给我们分享了据说是巴菲特推荐的8条建议。其中有老生常谈的珍惜时间,越到期末结束,就越感到时间的重要性以及时间的紧迫性。做所爱之事——由“所爱”两个字衍生出了一场辩论会,其中我个人比较赞同的观点是:当你回顾做过的某一件事情时,你觉得利大于弊,那么这件事就是你所爱之事。或许说的有点现实,可也无可厚非。当你加入某个机构时,你说你想得到锻炼,这就是利,你很喜欢听音乐,是因为听音乐能带给你快乐,带给你享受,这就是利。假如听音乐不能带给你快乐,而是带给你一个烦躁的心情,那么你还会听音乐吗?我想大部分人都不会听。她除了给我们8个建议外,还说出了一个有争议的词:碎片化学习。她本人是赞同碎片化学习的,毕竟我们的时间有限,而那些零零碎碎的时间可以拿来学习。看一篇文章,你或许会得到一些感悟,看到一些信息,你或许会为己所用、、、
为什么说“碎片化学习”引起争议呢?因为有个同学上去分享他的观点是反对碎片化学习,支持系统化学习,并由此引发全班大讨论。他的观点是系统化学习才能学的深入,碎片化学习只能打发时间,并不能产生质的影响。他还举例说假如要你说康德的思想,微博那140个字根本不能说清楚,别说140个字,140万字都讲不清楚。而且你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的信息,即使看到别人怎么做,你也不知道怎么做、、对于他的观点,同学们反驳地比较厉害,因为他的观点过于绝对。系统化学习当然能学的深入,但碎片化学习形成的众多的点,也能由点形成线,从而形成一个系统。而且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化学习只是学习的广度与深度的区别。对于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化学习哪个更好的问题就智者见智了。然而日程生活中我们不是两者兼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