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喜欢看书,所以常常会有朋友让我推荐书或者问一些关于读书的问题。昨天好友小鱼就问我,为什么你每个月能看那么多书呢?其实老实讲我真不算看书多的,一个月最多也就三四本。但是相较小鱼同学,一本书两个月还没翻完,我这速度算是不错了。
关键是每次看完书我可以写一篇书评,而小鱼同学总觉得好像看了也没啥收获,转眼就不记得书里讲了什么。
其实小鱼的状况也是很多人的困境:读过很多书,却不记得书里讲了什么;书的内容特别棒,却不知道如何在实践中应用;每一次读书,都像是无用功等等。我很想帮助小鱼破除这个困境,却苦于不知从何说起。直到我看到《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立马推荐给了小鱼,因为它很有针对性地解答了这个问题。
《实用性阅读指南》全书共五章,书中重点解决了四个问题:如何高效率地读书?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牢记读到的内容?如何将书中的内容付诸行动?在最后一章作者举例说明了读书对他的人生产生的实际影响,理论伴随着实践,让人信服。
作者大岩俊之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呆子”和“学霸”。学生时期的大岩俊之其实是一个“不读书”的人,成绩也不尽如人意。他真正开始认真阅读,是在30岁之后,因为有一天突然看到一句话:“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
大岩俊之认为,只要模仿成功人士的行为,总有一天他也能加入这些人的行列。于是,这一年他竟然读完了300本书。
可是,事实是,无论大岩俊之如何拼命读,却总是读完即忘,感觉做的都是无用功。这一经历让他明白,要想读书有效率,真正吸收书中的知识,还是需要适当的方法,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有效率地读书,大岩俊之将他体悟到的读书方法梳理、总结出来,于是有了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下面我来分享下书中的要点内容。
一、 如何高效率地读书?
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书的大概内容,是我们对高效率读书的一个期待。对此,可以参考以下三种方法:
1. 设定读书目标
每个人读书都有各自的读书“目的”。与看小说不一样,商务类或者专业类书籍是需要带着“目的”去阅读的。带着主动意识去阅读,你的行动会更加专注,因此也会更集中注意力,容易有所收获。
所以,设定读书目标,知道自己“想从这本书里得到什么”,再去阅读,这样就能“集中火力”,更容易找到想知道的信息。
2. 先看序言、目录和后记
有人可能比较在意顺序,一定要从开头一字不落地看到结尾,才算看完一本书。其实看书并没有标准的、必须要遵循的阅读方法,无论你怎么读,都没有问题。
为了提高效率,读书时可以最先确认以下三项:序言、目录和后记。
“序言”对书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序言”凝缩了一本书所有的要点。如果不仔细阅读这一部分,是件非常可惜的事。认真阅读序言,有助于把握一本书的概要。
目录解释了书的整体构成。这里写着整本书的各级标题。如果我们想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大体掌握一本书的目录,必须阅读目录。
“后记”有时也被称作“跋”,并不是所有图书都会有后记。这一部分,通常会有作者对全书的总结、编撰此书之后的感想,以及对家人、编辑、协力出版此书的相关人员表示感谢。先行阅读这一部分,有助于把握书的概要,提升读者对作者的亲近感,激发阅读的热情。
所以,如果没有时间仔细阅读书中的所有内容,又想在最短时间内知道书中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的序言、目录和后记这三部分。
3. 集中力量攻克关键内容
大岩俊之从他自身的阅读经验说,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整体书的20%,这20%中最重要的仅有4%。也就是说,如果是200页的书,其中只有8页是最核心的。因此,这8页内容就变得非常关键。
与其全部读完却不记得书里到底讲的是什么,还不如最开始就找出书中最核心的内容集中力量攻克,这样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 推荐做“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作者大岩俊之推荐大家做读书笔记。通过读书笔记整理知识和信息,可以加强理解,帮助记忆,有效避免读了就忘这个问题。在《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里,大岩俊之在众多读书笔记方法中,推荐了“思维导图”法。
1. 将一本书的内容凝缩到一张纸上
比起语言,图画包含着更多的信息。思维导图只需要用到一张A3或A4大小的纸,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整理思路,大幅度提高构思水平,提高记忆力;而且可以简短地总结大篇幅信息,将一本书的内容凝缩到一张纸上。
2. 把握书的结构层次,提炼关键信息
一边看书一边制作思维导图需要很好的归纳能力和高超的技巧,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开始做起,比如按顺序总结一本书的章节、标题、小标题(或粗体字)。这种方法能迅速把握书的结构层次,提炼关键信息,一看到图就能回想起相应内容。等后续能力成熟了,我们可以进一步制作进阶版的思维导图。
三、 如何将书中的内容付诸行动?
“光说不练假把式”,知识,只有付诸行动才能发挥效果,但“行动”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件有点难度的事。
工作快9年了,虽说一直觉得自己喜欢看书,爱好写作,但直到去年10月我才写出第一篇书评。人要打破自己的惰性总是不容易的,但相应的,一旦你走出第一步,把想法化成具体的步骤,建立起新的惯性,就能一步步往前走。
1. 写下你的行动目标
了解了一本书的内容后,如何将其转化为行动呢?大岩俊之建议,请试着在读完书后,把你的“行动目标”写下来。
然后将这些行动目标,用具体数字的方式把“何事、何时、多少”表达清楚,如果实在无法用数字表示,也请尽量将内容写详细,这样有助于你设立比较容易实践的“行动目标”。
2. 明确现在的位置,思考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行动目标”足够清晰后,就必须把握自己所处的位置——“现在的我正处于怎样的状态?”知道目标与现状之间有多大的差距很重要,因为我们需要根据差距的不同而改变相应对策。
这时候,可以向自己提问:“如果说最好的状态是100%的话,现在是百分之多少?”接下来,再问一问自己:“现在是百分之几,为什么?”
3. 列出目前可以做的事情,确定最想做的
考虑到“现在所处的位置”和“最佳状态”之间的差距后,我们需要具体的行动方案,来缩减差距。先列出目前可以做的事情。
可以使用5W1H的提问范例:怎么做?和谁做?在哪里做?何时做完?多多发散思维,写下具体的行动。有些人可以写出三、五条,有些人可以写出很多,然后从其中选出一条最想做的。
这时候,这样问问自己:“其中最想着手做的是什么?”“如果这么做了,会有什么结果呢?”
4. 细分步骤,付诸行动
将前面选中的最想做的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细分从明天就能开始的小步骤。可以问问自己:“为了能这么做,这一周里我可以干些什么?”。
走到这一步,相信你对自己具体要做什么会有清晰的认知。那真正开始做了后,心情上会有什么变化呢?迈出第一步,也许是最困难的,但按照大岩俊之的建议一步步实践的读者,大多数人“在行动之后都有好事发生。”
我是去年10月开始写书评,从开始的一个月一本书一篇书评,到现在一个月四篇书评,一本书可以写出三篇立意不同的书评,上个月收获了今日头条1000元的优质图文现金奖励,与我而言,这就是行动后的“意外好事”。
边看边忘,读了没用,是很多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实用性阅读指南》通过有效的方法告诉我们如何破局。这半年来,我也充分认识到读书方法的重要性,通过《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我重新做起了读书笔记和剪报;现在看了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我想继续坚持自己写书评的行动,好好学习思维导图,因为我有预感,等我学好它,不仅有助于自己提高阅读效率,也会有利于以后指导孩子的学习和复习。理论能指导实践,这就是读书最大的意义吧。
我是虎皮柚子,一名教育工作者,热爱阅读与写作,欢迎关注。
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