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塘村有家蔬果罐头厂,工厂门口的门牌都模糊了,隔壁有家糖厂还没倒闭,可能是顺应潮流有进行稍微的工业革命。不像老古董罐头厂,门锁都是铜锈,墙内的芒果树疯长了,枝头上挂满芒果,沉甸甸的,有些还砸在地上四分五裂。墙头有只胖猫,黄白花纹,在洗脸,不知道是第几代了。以前他的妈妈还是祖母,每天下午会蹲坐在有点掉漆的窗前,安静地等着少东家从海边带回刚靠岸的渔船捕捞回来的杂鱼,路过的村民只能看到她的侧脸。他家猫咪一直都是肉肉的,是他主子一直把它养的很好,少东家走后村里的人也一直有养着胖猫一家。不过猫都只跟少东家和家里最小的小常亲近。村里的人都传小常是少东家的转世,小常十三岁了却只有三岁智力,村民却都很疼他,赶走欺负他的熊孩子,酷暑的时候给他一碗凉茶或者一块西瓜。
少东家是1946年生人,在那个年代自由恋爱,白手起家。文革第一年蔬果罐头厂开起来了,生了第一胎儿子。开始的几年真的比年轻时打拼还辛苦,成天要担惊受怕,又不能停业,孩子刚出生家里要花钱的地方更多了。靠着少东家的义气和村民的帮衬,熬过了文革,厂子也开始繁盛起来,二女儿和小儿子也相继出生。大儿子很快到了适婚年龄,那场张王联姻村里很多人都参加了,大家都为少东家开心。生意做大矛盾也开始发芽,时代在进步,小辈们希望厂子要往外走,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可是少东家却不肯迁址,罐头的包装和品种也一如既往,一直是自己做着零售,没打算做成统一化的生产线。
后来儿孙们拧不过少东家,都纷纷去了城里发展,只有少东家和几个元老支撑着风烛残年的罐头厂。少东家不肯走很大部分的原因是作为村里最先起家且少有的民营工厂,承担着大半个村子的中年劳动力。无奈,在一次工厂检修之后,少东家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罐头厂年岁太久属危楼要强拆。公告出来没几天,少东家就去了,有传是夜行摔到河里没的,也有传是操劳过度去的。少东家殁了,家里的小辈们全回来了,他仍旧是大家心里德高望重的少东家,丧事像当年张王联姻一般声势浩大,可是热闹之后的寂寥更瘆人。没了挂念的老人,孩子们更没有回来的理由了,说要拆迁的罐头厂也不了了之,荒废在那里。在我出生之后也只有乘凉的时候才偶有阿婆们提到那喂不熟的胖猫和少东家。
小常是少东家的大儿子的幺儿,本来他老来得子很是得意的,还特地寄了糖回老家。孩子越来越大却发现是智障,就把孩子和老母亲送回了村里,自以为落后的乡下会更适合他这种孩子成长,竞争不会太残酷。淳朴的村民确实把小常和胖猫照顾的很好,可能是看小常能跟胖猫玩的不亦可乎,把对少东家的感谢和思念寄托在天真的小常身上。
我也喜欢小常,他在台阶上逗胖猫,我就给他摘枝头上的芒果吃。
背景图片:微博七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