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妈的第42篇原创文章 懂/你/懂/娃
今天的专访对象是我的高中女同学Nancy,在高中同学这个小圈子里她人缘极好,她总是慢悠悠的说话,慢悠悠的做事,不慌不忙,好像不问世事,过的甚是有点闲云野鹤的姿态。
记得我犹豫从北京回到家乡的2012年,我俩见过一面,当时她从体制内辞职不久,报了一个茶道学习班,我俩就约在了所谓的茶馆见面,那时俩人都处在迷茫状态,后来有几年没有直接联络,只知道都结婚生子了。
今天的约访,我想看看她这几年有没有走出那时的困惑迷茫,慢慢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也想看看这位闲云野鹤般过日子的老同学背后到底在想什么做什么。
Nancy,绝对自由职业者,践行着“做个自由的灵魂,多读无用之书”。在欲望纷杂的世界中,努力寻找质朴生活。曾经供职于高技术材料研发行业,触电过最早的网站运营。后作为幼儿英语教师混迹于北京。在不经意间,接触茶道而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如今,作为茶道老师,她努力探究将国学与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引导感受“天地有大美不言”的美学理念,通过茶道、花道、禅修等方式涵养仁人,在生活中养成君子之气,在心灵上寻求安然。热心公益,作为“永源公益基金之国荣永续基金”的参与人之一,推行女子教育和教育公平及平等化。
1 体制内一眼望穿的恐惧
高考那年,她顺顺当当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毕业之际又毫无悬念的进入到对口的科研单位,作为一个外地生源,能在北京名牌大学就读并且拿到这样令人羡慕的铁饭碗,本该是非常珍惜,可她坦言现在回头看那一切都是一种被动的在生活,顺其自然的被动选择而已。
在体制内工作了几年后,她发现那种一眼望到底的路子实在太令人恐惧了,有的人可能觉得这样稳定的工作带给内心的是妥妥的踏实感和安全感,可是对她而言,真的是恐惧,她反复问自己:我要在这里重复着一年好比一天的状态吗?我真的喜欢这样活吗?这种内心的不适应让她最终决定辞职出来找寻自己内心真正的自己。
2 闲下来后发现所爱
辞职之后闲下来的时间就是非常自由的了,于是就想从兴趣中找一两件事来做,在做得过程中会发现自己是真的喜欢。
源于小时候对传统文化的喜欢,她报了一个茶道学习社。接触到茶道、花道,也是因为它们融入了很多文化的要素而且文化多元化,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流派,这里面就很好玩了。比如中式的花道就是看似很生活化很随意却内涵了很多规律在里面,而日式的花道就非常有仪式感。茶、花、香等等都是对文化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延展,本质上都是有文化聚合着。
除此之外,她开始阅读英文原版的哲学书籍,从哲学的层面再去深入的理解文化也蛮有意思的。
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也源于儿时父母的影响,小时候父母很少买国内的比如《金刚葫芦娃》之类的故事书而大多是欧洲的童话故事书,而父母也喜欢欧洲的哲学,家里总有很多西方哲学的书籍,大概初中时候她第一次接触到西方的文学作品,比如《傲慢与偏见》,对西方的文化好像一直比较有兴趣琢磨。
3 多读无用的书,做一个自由灵魂
她说我们这代人还是很有担当精神的,从赖宁的故事到雷锋,从小到大一直被灌输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于是读书也是以有用为中心来布置。
可是到后来越来越发现,自己那些真正的兴趣却越来越向“无用”之地靠拢,看上去没什么现实价值,却给予自己内心踏实的感觉。
她现在读茶经、郁离子、浮生六记......灵魂更加自由了。
正应了罗素那句话:年轻人应该多读些无用之书。
4 学习:边分享边打磨
她现在是一边继续学习,一边开始尝试做输出,做茶社的一些公益课程,比如去到很多小学给小学生们讲学,分享从茶道出发的中国传统文化。你会发现学的过程中又会冒出来很多新的东西,所以还要不停的在实践中琢磨课程的设计以及展现方式等,边输入边输出是精进学习的一个不错方法。
5 她与自己相处的“自然”之道
自己和自己相处是不是一个舒服的状态,其实大多是骗不了自己的。
接纳心
她说对很多事情没有分别心,不去参杂个人的厌恶等情绪,保有一种人文关怀,比如台湾的学者蒋勋,他讲的红楼梦就有一种怜爱在里面,有很强的接纳心,没有尖锐的批评或者带有个人偏见的一些情绪,都没有。
美、廉、静
小的时候我们每个人要的其实很朴素,长大后要的就变得多起来,最后其实应该再回归到那个本心,就是要的很少或者是那些很朴素的东西,比如美、廉、静。
剥洋葱式自省
有的人天生有很好的自省能力,他们了解自己就像是在剥洋葱,一层层剥离外界的干扰,最后发现真实的那个自己。有些人没那么高的自省能力,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始终保持孩子般的心态,好奇,保有对未知事物的乐趣,这样在接触的过程中就能慢慢发现自己真实的一面。
她所理解的“匠人精神”
以前我们都是先有功利性,再去做事,而实际上这个逻辑应该是这样的,先去做你认为真正对的事,然后不断的积蓄,打磨你自己,不以经济回报为目的的事反而会收获更大。
就好像匠人精神,什么是匠人精神?一定是先去做,做的极致,在过程中提供给他人更好的东西。
追求美没有门槛
在外人看来,有些人觉得不懂哲学不懂美学就欣赏不了与文化沾边的东西。其实不是的,这并不妨碍普通人进入这个圈子,这些事本身是没有太多目的性的,甚至是有点懒散的感觉的,只要你内心追求美,比如你只是单纯的喜欢花,喜欢茶,那就可以加入进来,慢慢的你才会发现花不仅仅是看的美观,它还能体现更多层次的审美和寓意。
通过Nancy的成长故事,我最深刻的收获是当你不在你真实的那个你的轨道上时,无论你走到哪个阶段,它总会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跳脱出来,提醒你或是警示你,让你感受到就是哪里不对了,而一直习惯于被动选择被动生活的我们,其实真的要让自己牢牢把握主动性,找到一个和自己相处,和这个世界相处非常真实和适合的方式,固然我们都在喊我要成长,但是成长从来不是外人的事,不是长成另外的某个人,甲或乙或丙或丁,而是紧密的和自己有关,是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始终保持孩子般的初心,要的简单而朴素,用一颗接纳的心来处事,找到那个和自己相处,和世界相处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最后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
非常感谢大家的陪伴, 本期音频版见喜马拉雅“动妈2017”《动妈专访》专辑。
附:受访者Nancy, 80后宝妈,自由职业者,一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茶艺师,高级营养师。“永源公益基金之国荣永续基金”的参与人之一,推行女子教育和教育公平及平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