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上一篇文章的读者(戳下面链接),都应该大致了解了“互联网+社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了,那么,接下来,我就“创作设计”这一领域来说明,一个优秀的“创作设计”社团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并且可能会拥有一些什么样的运行机制。
1、定位
社群面向的对象,即在校的大学生,那么,我们就从这一核心展开讨论。
大家都知道,除去美术专业的学生会经常接触到设计以外,其他专业的学生想找到学习创作设计类领域的途径是比较困难的,除了网络课程以外,常见的就是和相同兴趣爱好的伙伴一起讨论学习。
所以,对于大部分同学的需求问题,我们将社团定位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面向大众化,帮助一些有兴趣想接触“创作设计”的同学入门设计领域,提高对前期阶段的摸索效率。
做过设计的朋友都知道,前期如果没有熟悉这个领域的老师指路的话,只靠自己摸索,难免会在上面浪费很多的时间,而且还可能会造成对“美术”认知的偏离。如果有一位好的老师教导,那么效率肯定会大很多,起点也会高得多。
②对于已经在这些领域掌握得比较熟练的同学来说,我们将为他们搭建一个关于“创作设计”交流平台,将一些创作大神集合起来,让他们获得大量创作交流的机会,从交流的作品中获得灵感和挑战。
在中期,设计师最需要的,还是通过作品的交流来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能从中接触更多更优秀的作品,来借此提升自己,突破瓶颈。
③如果一些同学的设计能力以及非常棒了,那么我们会考虑下一步,即,帮助他们如何将自己的作品“变现”。
例如,可以成为下一任领导者、网络相关设计课程的开发、社群的组建等。
2、社团的基础运行
在明确了成员的定位后,我们就来逐步分析,社团是的基础运行是怎样的。
同样是,分为三部分
①面向大众化
设计一套能够帮助新人更容易进入这些领域的课程,其中涵盖了PPT的设计思维、摄影的拍摄技巧、平面设计软件的应用等主要领域,除此之外,还可能会延伸出写作、宣传等细分领域。
有一点是,虽然划分的领域多,但其实是高度整合在一起的。怎么说呢?
在创作设计领域中,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设计理念。
在设计理念里,色彩、构图、版式、形状等设计类型都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缺一不可。那么,如果我们刚开始去接触一个领域,比如PPT的设计,那么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得的认知并不会更多,因为会由于其他领域知识的限制,而无法进一步发展下去。就比如,如果数学学的不好,那么学物理就会困难得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很快的成为设计大神,而有些人不论花费多少时间,都无法进步的道理。
所以,在新学员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会注重培养成员的设计理念,尽可能的多去尝试开展一些创作设计类的活动,比如PPT的基础设计、摄影眼的培养、色彩的调配等。
②多方位延伸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从入门到熟练其实是很快的,但是,如果要从熟练到拥有一个完整的认知,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将其称之为,瓶颈期。
那么,如何去突破这个瓶颈呢?
与其纠结于如何提升设计理念,不如尝试着细分出来,分步提升,也能达到整体提升的效果。
以PPT设计为例
其实在设计PPT的时候,大致都会运用到这几个点,版式、字体、配色等,那么,看到这些设计点,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
对,可运用的范围很广,比如海报、明信片、宣传栏、宣传单、展架等相关的设计类型都有涉及,或者说,这些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之所以从PPT的设计出发,是因为PPT的设计门栏低很多,操作简单,容易被大众接受,并且可延伸度大,PPT的设计理念可以完全运用到海报等设计中去。
那么,如果在PPT的设计中,遇到思维的瓶颈,就可以试着去接触海报等多种设计类型,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被限制在了某一方面无法继续提高,那么我们不如先绕过它,去尝试接触一些其他领域,这样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所以,对于这一层次的成员,我们会引导他们多尝试多接触,不断扩充自己的认识。
③输出
已经突破瓶颈、达到比较高层次的成员来说,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能否体现自己或作品的价值。
因为在这一层次,限制认知的因素不止是由于外界带来的影响,更大一部分还是取决于自身能否有一个稳定的对外输出。
对外输出,即是对作品价值的一种体现,这时候就要考虑到,如何将你的用户,或者你作品的受众联系起来、如何把作品的价值发挥出来、如何给他人或自己带来回报等。
那么,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让成员去充分了解自己创作作品的市场价值,并且建立起对自己擅长领域的圈子(比如摄影圈等),或者将自己的作品商业化等。
有输出,才有创作的动力,才能更投入的去研究下去。
3、每周作业的布置
值得一提的是,输出并不止局限于成员的后期阶段,其实在全阶段中,所占的比例都是非常大的。
如果只有学习知识,没有对知识的运用,那么达到的效率其实是非常低的。这里的运用,即指的是输出。输出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自己知识的巩固,另一种是对外的价值化输出。
对于大部分成员来说,做好第一种,在多数情况下,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正反馈,来明确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借此不断调整自己。
就比如我们在中学时,老师一般都会在课后留下一些课后作业,其目的也是一样的,同样是让我们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得到巩固加深。
所以,在社团的运行中,当我们在教成员一些对创作设计领域的理念后,都会留下“课后作业”。
作业的形式,大致规划为以下几点,
每周一练。如果时间过长,效率会降低很多;如果时间间隔过短,成员可能会接受不了。那么每周一次则是中肯的决定。
作业的内容。涉及摄影、PPT设计、文章写作等不固定形式。之所以不固定形式,是为了能够尽可能的把作业的性质(比如PPT设计)与上一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比如摄影大赛)相结合起来(用PPT设计一幅关于摄影大赛的海报)。贴近生活的活动,才会更有趣更好玩,效率也会更高。
认识的输出。在完成作业以后,需要发到社群里面与其他成员交流,一个是能够获得其他成员的反馈,另一个是形成价值化链接。因为不同的成员,思想也是不一样的,其作品表达的思想也是不相同的,那么,如果大部分的成员都能参与交流,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每一位成员对思维认识的提升。
4、社团活动的举办
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是活跃社团的气氛、提高社群的生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么,按“创作设计”所划分的领域来讲,我们暂时想到的活动,有两个。
①最美PPT设计大赛
之前提到过,PPT的入门门栏低,受众多,应用广泛,而且这个活动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所以将平面设计就暂定为PPT设计。也有利于提高大众的审美观念,加强对PPT设计的重视程度等。
②最佳模特摄影大赛
摄影的重要性,不必多说。那么,我们就从“模特”的角度来解释这个活动的重要性。
面向全校征集模特,报名时间不限,但每月只举办一次拍摄活动,地点可以为校内拍摄,也可以户外拍摄。
对于服装的搭配来说,由模特自行准备,或由成员参与设计;饰品由成员发挥自己的脑洞,如何去搭配才好看,考虑到颜色和意境的组合等,来间接培养成员的审美观念。
拍摄活动完成后,运用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处理好照片,发到圈子里与其他成员交流,再不断修改以后,将成片提交给模特。
这样做的好处有什么呢?
第一个是加强成员间的互动性;第二个,是通过交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念;第三个是,熟悉对设计软件的运用。
(Ps:在社团的正式运行中,不会仅限于以上两点。或许能够在成员的“头脑风暴”会议上得到更多好玩新奇的活动也说不定)
小结:
社群运营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其核心是否是确定的,一般来说,只要确定了社群的核心基础,那么,整个运行框架就很轻易的被构建出来了。如果没有基础核心,社群又该如何发展下去呢?
作者保留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