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祜 题金陵渡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鉴赏:这首小诗是诗人漫游江南,夜宿镇江渡口时所写。金陵,诗中指江苏镇江。金陵渡即镇江到瓜洲之间的渡口。
第一、二句交代诗人夜宿的地点,点出诗人的心绪。首句是点题之笔。“金陵津渡”是诗人夜宿的地点,“小山楼”应是诗人当时寄居的地方。第二句写的是诗人的感慨。既是夜宿,大概已经走了很久了,人随船漂泊,没有固定的行踪,诗人心中不由得产生思乡之情。“自可愁”三字即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
第三、四句实写长江夜景,借此衬托出诗人孤独落寞的心境。“斜”字既是对斜月将落景色的描写,又点明了时间,照应上句的“一宿”。“瓜洲”,地名,与开头的“金陵渡”相照应。斜月西沉,潮水退落,漆黑的长江对岸摇曳着两三点灯火。这样凄迷幽寂的景色,伴以潮落之声,映入在小山楼之上的诗人眼中,诗人孤独寂寞的思乡愁绪油然而生。
这首小诗的艺术结构可谓别具匠心。一般来说,绝句的结构基本上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与景大都是分离的。而本诗以情融景,突破了绝句一般的情景分离结构,突出了画意美,展现了神韵美,让读者不禁沉醉其中。
另外,布景设置疏密有致。这首小诗前疏后密。前两句只写诗人“一宿”的“愁”,后两句则传递出诗人夜未眠的孤愁。这种特定环境中浓郁的客愁,是这首小诗的精彩之处。诗人多用淡墨、虚笔,表现出平淡轻灵的艺术风格,别有一番朦胧美感。
全诗构筑了一个清秀、幽静的境界,将诗人的寂寞之感、思乡之愁完美地表现出来,称得上是客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