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是鲁迅著名的日记体短篇小说,对于该小说的解读是爱好文学者的必修之课,是上世纪中国新文化运动开篇之作也是丰碑,即使没有文学家亦有史学家对其深刻剖析。
然我觉得《狂人日记》也值得心理学家、哲学家、佛学家...进行探究。这不只是上世纪与封建礼教的大环境抗争,也是关于人性内心世界矛盾纠葛进行掷地有声地呐喊。日记里面令我心为之一振的便是这句“从来如此便是对的吗?”
“从来如此”是现实力量均衡下的存在,“从来如此”有时是优秀的品质,有时是严重的陋习。“从来如此”也非是一成不可变的,只是可能在我们一时甚至一代人也毁不掉那“铁屋子”,但绝不能因我之一时绝无可能改变而放弃呐喊,放弃对真我的坚持!而这“呐喊”便是“抗争”,而这“抗争”便有“希望”。希望的火种是温暖身边的人,也可以代代相传的,这也是华夏民族引以为豪的精神信仰!如:钻木取火、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从来如此便是对的吗?”这是一个人醒悟前的灵魂拷问,大家都这样就对吗?所有人都认为我错了,我还要坚持吗?我要坚持的究竟又是什么?“铁屋子”关住了人的肉体和灵魂,而这恶源于来源于大环境的人文法治舆论氛围以及小环境的内心趋利避害,而人性必定是复杂的,必定有喜光向阳的部分,抗争便是首先让自己成为光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现实或许会磨平你的棱角,但并没有不允许你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