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今天的作业题目,来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个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因为个人爱好的原因,我认识了很多年轻人,他们有的人面临着毕业找工作,有的人面临着第一份工作不合适,要换工作。现在有一种工作,市场需求很大,叫做“微信公众号运营”,内容是每天的内容推送,大部分要求原创,KPI为关注,转发,点击,点赞等等。这一类工作也很受毕业生的欢迎。在前期,朋友们找我聊工作的时候,我还是从岗位所处行业的角度来说,通过分析行业前景,公司在行业内的位置排名等来给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是一段时间之后,我突然想到,微信公号运营和岗位所在的公司和行业,关系并不大。
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公号运营还是运营,而运营的目的大致分成三种:纳新,留存,变现。纳新是指扩大公号(产品)影响力、知名度,让更多的人关注(知道);留存是指关注后三天或一周内未取关的客户,在产品层面则不易统计,但是可以作为区别不知道产品的客户和已购买过产品的客户之外的客户群体的称谓;变现则是指“最惊险的一跳”,交易的完成。
公号运营只是运营岗位的一个细分,自古以来运营就存在,只是我们未必注意到而已。比如卖报童的对于重大新闻的吆喝,以及产品的广告和广告语,都属于运营范畴。
关于公号运营这个职业,我想多问一个问题:它会存在多久?为什么?
其实我是先想到了一种事物对它的影响,才反向想到这个问题的。我们在前文中提到了,运营的一大目标就是变现,也就是销售商品或服务。那么公号运营的销售,无非就是找到痛点,完成销售。那么痛点的寻找和解决,必须要公号运营吗?肯定不是的,比如现在的机器学习,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拿日常生活常见的衣食住行来说,衣服无非网购和实体店购买或定做,因为在谈公号运营,我们这里只说线上。现在的各大电商通过我们客户端的(甚至包括网页的)搜索记录,为我们推荐衣服的情形,你我都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当算法升级之后呢?推荐的会不会越来越符合我们内心深处的想法?阿尔法狗连围棋高手都能战胜,算算我们想买件什么样的衣服不可能吗?同理,吃的也是一样。说实话,我每天在选外卖的时间上超过半个小时,我十分希望有一个包月服务,即每天我需要外卖服务时点一下app,app就会根据我的各项记录来帮我点上我喜欢的外卖,同时兼顾营养均衡和我的医保卡就诊记录,当然价格区间肯定也需要消费者提前设定好。外卖到达时,还会收到app帮我点餐的“心路历程”是不是也是一件暖心的举动呢?
所以在我看来,当算法和机器学习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很多运营岗位的人都会面临严峻的就业环境。因为很多产品和服务的变现都是通过大数据的计算就能解决的,所以他们需要掌握机器做不到的东西,比如话术、态度等,才能在这个行业中继续发展,大浪淘沙始见金,而等待他们的,也一定是更高层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