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么多书,【阅读题】还是失分严重?!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妈妈:“回来了?”

女儿:“嗯......”

妈妈:“语文考了几分啊?”

女儿:“85.....”

妈妈:“又不到90分?哪儿失分了?”

女儿:“阅读题丢了5分。”

......

买了那么多书,读了那么多美文,【阅读题】怎么还是丢那么多分呢?

这是个困扰爸爸妈妈,更是让可爱的宝贝们“郁郁寡欢”,甚至得“抑郁症”的问题。

好吧,让我们先看看【多看书】和【阅读解题能力】的关系吧。

0 1

多看书 不等于 提高了阅读解题能力

多年来,我们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多看书一定能提高阅读能力。不同的读者,不同的阅读方式,不同的阅读材料,都会造成不同的阅读效果。因此,如果把多看书和提高阅读解题能力直接等同起来,很显然是错误的。尤其有一种做法,不但不能提高阅读解题能力,还可能导致孩子对阅读产生厌倦心理。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往往急于求成,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读物,其中不少读物不但减损了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且领孩子不知所措,白白增加了学习负担。

0 2

多看书有助于提高阅读解题能力

不可否认,多看书的确有助于提高阅读解题能力。请注意,“有助于”的意思,是在某方面能起到辅助性的作用。打个比方来说,我们在生活常常遇到这样的事,去药店买了一种保健类药物,吃完之后我们希望病痛痊愈,事实上不尽如人意。这时,我们仔细看药物的说明书,发现上面写着“本品对.......有辅助治疗的作用。”你想大喊上当,可是人家说得清清楚楚,是我们自己误会了,呵呵。

多看书也一样,让孩子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甚至提高了阅读的速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这些仅仅是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而已,千万不能把它完全等同于阅读解题能力的提高。我们更不能把提高阅读解题能力寄希望于多读几本书。

0 3

阅读解题能力提高了,能使看书更高效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阅读解题能力提高了,是确确实实可以让看书效率更高的。道理很简单,一个能够把一头牛解剖得妥妥当当的人,自然也能轻而易举识别牛的品貌和长相了。阅读解题能力高,也就意味着对语段材料的结构、意义、写法等各方面都有较好的识别和思考辨析能力,这种能力使得我们在看书过程中,能够更快更好地扫清一些障碍,理解文章内在关系。这样一来,看书效率高也就不足为怪了。

好,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又来了。如何提高阅读解题能力呢?

01

阅读解题能力包括哪些呢

语文阅读解题能力体现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素养。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01.1识记能力

是对阅读材料中语言文字符号的识别和记忆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识字能力。可想而知,如果面对一段话,里面有一半以上的字词都不认识,怎么可能读得懂呢?如果语段比较长,还应该具备短时记忆的能力。如果读了后面,忘了前面,前后意思就无法连贯成相对完整的意义系统。这就好比我们看电视剧,如果前几集错过了,直接看后几集,就会觉得没头没脑的。

01.2 感受能力

语文阅读材料往往是带有浓郁情感色彩的东西,所以,读者如果不能很好地从语言文字的字里行间感受流露在其中的情感和情绪,那么要想都懂语段,解析其中的“奥秘”也就存在困难了。

举个例子来说,杜甫在《春望》这首诗写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包含在其中的是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之情。这份情感的感知和“花溅泪”、“鸟惊心”的拟人手法的理性分析是分不开的。

因此,语段的阅读,首先是对语言文字所传达的情感的感受能力。一个把语文看成是冷冰冰符号的人,很难想象他能读懂文学作品。

01.3 理性思考能力

具体来说,包括了信息搜集能力、鉴赏分析能力、概括提炼能力、综合能力等等。在感性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理性思考能力,才能较好地完成阅读题的解答。

考试中的阅读材料往往来自于名家名作名篇,这些作品中选出来的文章,是情感和理性兼长的,所以要解好题,理性思考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01.4准确的书面表达能力

当然,还有很重哟的一点,准确的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只是在脑海里把意思想得明白,却无法用准确清晰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那么这就好比是茶壶里面倒饺子了——你纵然有满腹经纶,别人还是无法看得到。语言表达在多数时候越准确越好。郑板桥就说过,他画竹子的时候,脑海钟构思的竹子跟他笔下画的竹子常常会有很大差别。很形象地说出了表达和构思的距离。因此,语言储备不够,表达不熟练,都会造成阅读解题得分受影响。

02

如何提高这些能力呢?

02.1 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题

正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学生的阅读解题能力是在解题过程中形成和提高的。因此,离开了一定数量的解题练习,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是不可能的。游泳教练员,讲解了游泳动作的要点之后,他自己不下水示范,学员也不下水练习,能学会游泳吗?答案是,不能!

对于面临升学考的孩子来说,选择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是很有必要的。熟悉题型和解题思路,比起大量漫无目的的看书要有用得多。

02.2 要注意总结阅读题解题规律

世界上有一种人,他做一件事,做一辈子和做一天是一样一样的。为什么?因为他从不总结规律。

今天在这里摔了跟头,明天照样还是在这儿摔跟头。这样的人,不但“缺心眼”,还很缺“德”——虚心接受的好品质。

无论是概括主要内容的题目,还是人物心理、情感的分析题,或者是联系生活实际的主观题,都是有一定答题规律的。只有认真总结每一次的答题经验,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02.3多跟老师交流

这是一招简便易行高效的方法。千万别怕麻烦老师——真正的好老师喜欢会找“麻烦”的学生。因为,学生的进步,是他接受“麻烦”之后最大的喜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