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02|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按词(字)、慢读

关键词:资治通鉴 阅读方法

资治通鉴

看惯了白话文,养成了一目十行的读书习惯。用这种方法看《资治通鉴》时就有点蒙,获得的信息很少,索性就直接看译文。但是,看译文真心味如嚼蜡,越看越没意思,慢慢就放弃了。

前些日子,重读《资治通鉴》时,硬着头皮去看原文,看着看着,忽然醒悟,原来是自己的阅读方法错了,阅读文言文需要:

按词(字)、慢读。

当我静下心来,用“按词(字)、慢读”的方法,去细细品味《资治通鉴》,才深刻体会到文言文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下面从《资治通鉴·卷一·周纪》中摘录几段,一起来体验体验这种方法的效果。

例1

(原文)臣光曰: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纪纲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这段话不包含标点,一共只有125个字。如果按白话文的阅读方法,最多需要几秒的钟的时间,一眼就扫过去了,可是根本领会不到这段话的精髓。科学的方法是:按词、慢慢的品读

所谓“按词(字)”就是根据每个词(字)的意思,把一句话分成一个一个的词(字),每个词(字)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阅读时按词(字)来断句(换气停顿)。如下所示:

臣/光/曰: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纪纲/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在文言文中,除了“夫、哉、之、乎、也”等语气助词,每个(字)都有明确指向和意义,没有废话,在读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按词(字)读,慢慢读,慢慢品,不能着急

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就结合上下文,反复读几遍,就能想明白了。

比如,“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纪纲哉!”这一段话是一个长句子,需要多读几遍。

例1这段话,可以说是司马光总结出的“关于君主治国理政”的精髓,属于君主专制统治模式的“顶层设计”。

例2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开始没太理解“足患”的意思,后来,想到“不足为患”这个词就明白了,“足患”相当于“不足为患”的反义词。

这段话,辩证的分析了“德”和“才”的关系,向君王提出选拔人才的建议,要先“德”而后“才”

例3

魏/大夫/王错/出奔/韩。公孙颀(qí)/谓/韩懿侯/曰:“魏/乱,可/取/也。”懿侯/乃与/赵成侯/合兵/伐/魏,战于/浊泽,大破/之,遂/围/魏。成侯/曰:“杀罃(yīng),立/公中/缓,割地/而/退,我二国/之/利也。”懿侯/曰:“不可。杀/魏君,暴也;割地/而退,贪也。不如/两分/之。魏/分为/两,不/强于/宋、卫,则/我/终无/魏患/矣。”赵人/不听。懿侯/不悦,以/其兵/夜去。赵成侯/亦去。罃遂/杀/公中缓/而/立,是为/惠王。

太史公/曰:魏惠王/之所以/身/不死,国/不分/者,二国/之谋/不和也。若/从/一家/之谋,魏/必/分矣。故曰:“君/终,无/適(shì)/子,其国/可/破也。”

这两段话有两个看点:手表效应;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统治者(继承人)会怎么样。

本文引用原文太多,标点也太多,是不是很水?嗯,确实有点水,其实总结一下,有四个字就够了:按词慢读

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诗词歌赋等所有的文言文,你可以试试哦。

怎么样?你试了试吗?这种方法有效吗?

如果觉得还有点效果,就点个赞呗。

对了,你还可以摇头晃脑的出声读哦,按词(字)来读,意思也明白了,韵味也有了。你再试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到底怎么了!!!!怎么了啊!!!!怎么了啊!!!!我憋得慌啊!!!好难过好心慌啊!!!!!!
    Nirvananana阅读 179评论 0 1
  • 越来越觉得知道一下是多此一举,你知道,你不知道其实你都知道,那个知道不会因为你知道一下而有所不同,这个词和...
    书赞阅读 183评论 3 0
  • 谢谢邀请! 只要有舞台,就会有演员,只要有人演,就会有人看,除非关门。所以,只要栏目在,就会有明星参加。而且,预测...
    浪淘沙01阅读 178评论 0 1
  • 在科学史上,大家熟知的无心插柳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 1965年,美国工程师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为了...
    杨威1974阅读 1,371评论 1 2
  • Google的展示广告系统现在做的已经比较完善,而且大部分人也已经都使用过展示广告,不同于国内的一些展示广告,GD...
    Zhang_SEM阅读 50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