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如此兴奋过,因为之前读过原作《高山下的花环》,现在又读到《“高山下的花环”英雄梁三喜妻儿现状》。从未想过,被李存葆老师细腻朴实的笔端带进的战争战场,闭上眼睛,仿佛时间回到40年前,自已闻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硝烟,赵蒙生、段雨国、梁三喜、靳开来、“雷神爷”……一个个形态性格各异的人物就在眼前,好像似曾相识。只是,这毕竟只是小说,战争的场景那么多,我以为这只是作者用他丰富的的见识加想象,为我们读者奉上的精神大餐。直到今天偶然看到、写过关于自卫还击战老兵故事《守望木棉花》的霞姐朋友圈转发的这篇文章,才知道,小说背后居然还有真实的场景!有真实的人物原型!还活着!她是梁三喜人物原型王发坤的遗孀李金花奶奶您!您,就是书中的韩玉秀!
当我得知,《高山下的花环》主人公、连长“梁三喜”的原型为13军39师115团二炮连副连长王发坤烈士,其遗孀为贵州村民李金花。当我看到图片中站在破旧土坯房前的您,穿着蓝褂子头上缠着绣花巾,花白的头发,满脸的沧桑,我的脑门里闪出一个强烈的心愿,我要去贵州看您!这些年来,您是怎么过来的?您心里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苦?我有好多好多话,想捧着您的双手问您。
经过半天冷静的细想,我又犹豫了。见了您,我以什么样的身份去介绍自己?我说我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对您们的故事很感兴趣,让您揭开记忆的伤疤再讲一遍?即使您讲了,我细细密密一字不漏记下了,可凭我的水平,远赴千里之外,让您揭开疼痛的伤疤复述那些痛楚,我又能交出什么样的答卷呢?我不忍心看着您双眸点燃莫大的希望之后,又因失落而暗淡无光沉下去。那我岂举起屠刀刺着您的罪人?我心何安?见了您,面对您如今贫寒的生活现状,凭自己的经济水平,我能给您带去什么?一袋米?一壶油?凭我的条件能带去的任何东西,也改变不了您生活的丁点什么。说到底,我只能给您添加烦恼与失落,我没有勇气去面对您;说到底,我只是一个凑热闹的,尽管我此刻满身的热血在喷张,可与您40年所随受的苦与痛比起来,与您满心的大爱比起来,我觉得我不够资格去靠近您。隔着屏幕,看您拭泪的照片,我的泪也跟着一起滑下;看您端着烈士的像框,40年岁月过去依然满怀深情的表情,我的泪再一次滑落。
曾经,听介绍我读这本书的老师说过,当年他差一点去参军,最终阴错阳差没去成。如果去了的话,或许现在就只剩下一个名字,刻在凤池山下烈士陵园的墓碑里。碑中那一大排名字,多数都是跟他从小一起长大的、相识的。他们都是“梁三喜”一样的英雄,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我们现在的和平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把享受美好生活的机会,留给我们。我们,又有何理由不珍惜眼前的每一天?青山下的忠骨,如今也有40年了。向英雄致敬!向英雄的家人们致敬!
带着不一样的感情,我重新翻开这本《高山下的花环》,因为我知道,这不仅仅只是故事。我要去故事里,感受您的崇高与大爱。
奶奶,愿您晚年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