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对于偶像的迷恋,太过浓烈,现在想想,是幼稚。
开始的太过,导致结束的太快,稍有差池,便弃之如敝履。
很好,在懂得分寸的年龄,遇到了恬然如春的你,爱上你的文字,爱上你的声音,也爱上你的淡然。
不多,不少,刚刚好。
和你静静分享《恰到好处的幸福》。
你说,“期望太高了,达不到,就会心生怨恨和沮丧,长久以往,就会丧失信心。期望太低了,没有动力和目标,得过且过,也会让人萎靡不振。
所以,合理的期望,是一种正确评估,在愿望和实际情况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而我苦苦寻找的,不就是那个“平衡点”吗?
太左或太右的生活,我都经历过。
朝九晚五的工作,得过且过的生活,看似悠然,却心中无数,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也不知道活着是为什么。
没有人给我压力,也没人给我动力,自己对自己,也是宽松的很,只要过得去,又何必在意是站着还是坐着,是坐着还是躺着。
有一天惊恐万分,是因为看到了镜中的自己,颓靡,了无生气。
环顾四周,房间乱七八糟,丢丢可怜兮兮,灶台冷冷清清,生活,没了生趣。
即将步入四十不惑的我,生生把自己,把生活,锁在了一成不变里。
当意外一次次先于明天到来,我也一次次问自己,如果有一天,明天没有来,永生在今天的自己,是否会有遗憾?
显而易见的答案,明明白白告诉我,期望太低的日子,不能再继续了!
纷沓而至的计划,表格,网罗各种时间管理笔记,似乎彰显了要改变的决心。
没意识到,还没开始,就悄悄推着自己,走向了另一个无所适从的轨迹。
不知不觉的,把治疗自己需要的酒精度调节到最浓,以为最烈的,是杀菌最强的。
可这酒精,一下子包裹住了我体内细菌的外膜,各种抗拒,各种不适应,砌起一道墙,阻止了其他信息的浸入。
每天一大堆的学习任务,无从下手的焦灼,让我从一种焦虑走向另一种焦虑。
我像跌跌撞撞骑车的孩子,左摇右晃,虽倔强的不肯倒下,却也始终驶不到路心。
开始怨恨自己,为什么这么笨?为什么做不到?沮丧如期而至,甚至,想全盘放弃。
“你来试试,找找那个最佳值。”你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宽心,让我狂躁悸动的心瞬间安静。
“房子,车子,职务,配偶,美食……都不必求全,包括生命,如若纠正不了的健康,从容逝去就是。”
这些话,从你口中娓娓道来,“从容逝去就是”,这是怎样的豁达与淡然?
我似乎突然明白,“恰到好处即可”,从容改变计划,删除不必要的学习,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慢慢来。
一下子,好像找到了那个“平衡点”,握着车把的双手开始发力,稳稳而又坚定的走向想要的生活。
恰到好处,是一种哲学和艺术的结晶体。我透过幸福门前的长廊,扣响新生活的门环。
感谢你。